顯示具有 電影書籍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影書籍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電影分享] 心中的小星星

文 / 賴德蓮

本片的主人翁伊翔‧阿瓦提斯是一個三年級重讀兩次、學業成績始終低落,讓學校老師頭痛不已的學生。雖然有繪畫的天賦,但他上課中的不良專注力和總是紅字的學校成績讓他飽受父母與學校師長的苛責。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TED分享] Rita Pierson: Every Kid Needs A Champion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冠軍寶座

/ 賴德蓮

喜歡學生是老師的義務嗎?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只存在於課程時數間嗎?
「努力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能幫助他們學習嗎?」
已然為人師表或是正準備成為教師的你,也許都難免有以上這些疑問。 那麼Rita Pierson的這場演講對於這些疑問可能可以提供一些解答。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書籍推薦] 如何閱讀一本書 / Huanlin Tsai

文 /  

這本書的主旨,就如書名所揭示的,是在告訴讀者應該怎麼樣閱讀一本書,才能理解、吸收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並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增進自我的閱讀與理解能力。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電影推薦] 夏夏的聯絡簿,嚇到了誰?/ 楊嘉宏、陳佩英、游美惠

文 / 楊嘉宏、陳佩英、游美惠
2004.10.09  中國時報

日前,公視播了一部紀錄片,「夏夏的聯絡簿」,希望透過夏夏這位在國小擔任實習老師的眼中所看到的教育現場,來探討實習老師在學校所面臨的實習困境以及台灣教育環境所瀰漫的好大喜功、管教規訓等問題。然而影片播畢至今,觀眾在公視網站上的討論卻呈現多樣的解讀聲音。

從部分觀眾的回應中,似乎仍把校長老師當作是孔夫子的影子化身,是不太能批評的;因為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不是嗎?有人總是可以找到「為學生好」的理由,合理化「非教育」的行為。另一方面,影片當中所呈現出來的校長與老師們之作為,也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在過去回憶中,那一幕幕荒腔走板的台灣教育景象正上映在現今的孩子身上。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書單] 書單:給10-15歲,用閱讀面對自我與世界

文 / 陳娟娟
全文轉貼自2009-11 親子天下特刊

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具有原創性,並且能跨越時空限制,與不同世代的讀者對話。正值成長轉換期的青少年,不妨從不同類型的經典作品為出發點,領略閱讀的魅力。

體驗跨越時空的經典名作魅力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青少年愈來愈不愛看書,沒錯,要跟網路、電玩搶讀者;要讓忙著上課、考試、補習、讀教科書的青少年閱讀,確實是件困難的事。然而反過來想,也許書中的單純天地在此時反倒是種魅力。從《哈利波特》的成功不難發現,好看的故事絕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誰說孩子不能閱讀複雜、大部頭的書呢?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電影] 星星的孩子

文 / 謝善如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的故事。主角Temple Grandin [1]1947/8/29)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因為心智與行為模式異於常人,而在求學過程中屢遭師長誤解及同儕排擠。幸好Temple有一位堅強的母親,始終對她保持耐心,並努力為她尋求適當的學習管道;另外,Temple在中學時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心靈導師─Dr. Carlock,他發掘了Temple的天才之處,不斷地給予鼓勵、引導其對知識的興趣。最後,Temple憑著過人的圖像思考能力、對細節的專注力,以及對動物的喜愛,成為了畜牧科學博士,提倡動物權利並發明人道宰殺系統。現實中的Temple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並且致力於幫助自閉症患者。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TED分享] Build a school in the cloud 建立雲端學校

文 / 柯俊如

一定需要有老師和教室,學生才能學習嗎Sugata Mitra博士在TED的演講將挑戰這個問題。

Sugata Mitra指出,學校這個體制的出現,是為了製造出完全標準化、可相互替換以服務帝國的員工,因此會想要訓練識字、算術等基本能力,但是一方面帝國已經消失,另一方面,現在的人要克服的問題、要賴以為生的工作,需要的是以往學校所未考量到的能力。也就是說,教育體制和環境對於現在的學生而言早已過時,需要思考不一樣的教育。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書籍] 喂喂!上課啦!

/ 賴德蓮

原是舞台劇演員的作者,因為想一圓小時候當老師的夢想,因緣際會下到了體制外森林小學「種籽」任教,然而從小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學生,面對如此新奇的教育體驗及環境,不斷刺激著他對於學校教育的印象。透過作者的紀錄角度,我們可以一窺體制外學校的教學模式,而作者最初的眼光及看法,也可能與我們一般人一樣,帶點不信任及疑惑,但本書更進一步寫出他透過親身的教學體驗及實際接觸,而帶動想法變遷的過程,也扭轉了一些我們對學校教育總是要案牘勞形、孜孜矻矻、長幼有序的那些印象。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書籍] 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

/萬宗綸

看見書名,你也許會眉頭深鎖,不過此可汗非彼可汗,講的其實是一個有關於作者Salman Khan所締造的教育奇蹟,譯者用了點巧思,書中所述所見,的確可以說是教育中的可汗(蒙古語指上天、神靈)了。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TED talk 分享] Ken Robinson: How to escape education’s death valley如何逃出教育死亡谷

文/賴德蓮

死亡谷是一個最熱、最乾的地方,寸草不生,像是當前乾涸的教育。

所以,主講人Robinson於開頭特別指出問了一個問題,教育文化重要嗎?可能在我們的認知裡,第一印象就會覺得德國人是做事有條有理,英國人則很保守,美國人聽不懂諷刺。而同樣地,亞洲學生學科成績優異但不懂表達自己,這都是我們以為的「文化」。那很可能就只是刻板印象。所以教育文化常常也只是一種迷思,不應該形成框架。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活動] 20130525 教程電影院《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文 / 賈孟蓉、柯俊如

國文科舉辦的教程電影院精彩落幕,感謝參與同學的捧場,這次很特別的還邀請到歐陽宜璋老師共襄盛舉,也因此有一場深刻的影後對談。
**********
「為什麼就我沒有小紅花?」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轉貼] 《看上去很美 小紅花》 幼兒園裡的暴力寓言 / 黃夙蓮

 全文轉貼自喀報

2007.09.29 ╱ 文/ 黃夙蓮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不只是一部單純的兒童電影。
這部片的劇本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半自傳同名小說《看上去很美:小紅花》,導演張元雖然只選擇了主角方槍槍在幼兒園裡的兒時經歷,濃縮於這部電影作品裡加以詮釋,卻仍不改他試圖對這世界的批判。
        方槍槍,一胎化下的產物。因為父母要工作、奶奶要回老家的緣故,被送進了幼兒園:一個擺滿了一兩百張床的大房間,一個寫滿所有學生名字的評分版,一朵朵當作評分獎勵的小紅花。
        這是一個抹殺特殊性、要求遵守規範、不得違抗與質疑的地方。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重要資源] 師培中心教育實習輔導通訊

        師培中心定期發行的教育實習輔導通訊有非常多的資訊,包括教育研究所、國際會議、實習學校介紹、實習心得分享、教案設計心得......,有興趣的人一定要來挖寶喔!

64 淺談十二年國教中教師專業的挑戰、提升思考與興趣的學習方法、反思我中學時的有效學習策略、如何安排有趣又有料的教學?-教學的結構及邏輯

63 香港行之我見我思、指定科目考試化學科測驗編製及分析、實習歷程檔案、教案製作要領

62 品格教育是什麼?、從分析哲學觀點看教育隱喻—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實習心得與青春同行

61 第五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60 創新課程的推手:在十二年國教的浪潮中談教師角色、你不曾見過的關渡(教案設計)、教育實習學習歷程檔案製作要領

59 中小學閱讀素養PIRLS & PISA國際評比 、從新加坡的《小孩不笨》與芬蘭教育省思教育的意義、全方位成長,就在教育實習 、實習心得-不只學習如何做個好老師,更學習如何做個成功的人

58 國際教師與教學研究學會(ISATT)簡介、詮釋與實踐—張碧娟校長的治校理路、在真誠中收服孩子的心,在示範中改變孩子們的行為--導師實習心得分享、昂首為人師─能量實習路

57 第四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56 日本追求國際化─訪日經驗與交流、教育印象之旅:『教育概論』學生優質作業

55 99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特輯─得獎師生之教育實習理念、規劃過程、 成果及省思介紹

54 ISSoTL與其國際研討會參與心得、「臺大卓越教學講座─教育加值」演講聆聽心得報告、你/妳想在半年實習中學到什麼?-實習學校的選擇、教育實習輔導教師介紹-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國文科徐茂瑋老師、99學年度實習學生第一次返校座談研習專題演講活動紀實─邁向教師之路

53 第三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52 形塑友善互動的學習環境: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輔導原理與實務」課程作業─學期輔導教案、學生輔導教戰守策—經師?人師?、教師甄試教戰守則

51 英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參訪報告、潮起潮落─回顧教育實習歷程的精采與豐收、實習心得 乘著白鴿飛翔─我在和平的日子、98學年度實習學生返校座談研習專題演講活動紀實:「班級經營」經驗分享

50 執行「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自評系統實施計畫」有感 、奉獻自己,提升能力─2009夏,教育優先區三芝國中課業輔導 、教甄心得、實習學生返校座談研習專題演講活動紀實:從菜鳥變成老鳥—實習老師的困境與展望

49 第二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48 上台講課──淺談教學上口語表達的技巧、臺北縣立海山高中實習心得分享、當梭羅遇見尤達—漫談「生物行動檢索」的科學創作與教育歷程

47 實習學校環境品質與實習學生之教學生涯規劃有關嗎?、學習與評量:「現代與後現代錯身」演講聽後心得、學做一個好老師:從「如何訂作一個老師」談起

46 擇其所愛,愛其所擇──正視大學生志趣不合的現象、美英求學經驗談、實習Online-快樂充實的實習、砥礪精進─歷程檔案分享篇

45 第一屆臺大super教案、PBL教學與創新心得分享

44 出席2007年東南亞高等教育機構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會議報告、我讀「Asian創造力:為什麼西方人比東方人有創造力」、成為老師的必經之路-教甄經驗分享、超越巔峰—教甄高中地理篇

43 簡介國際學習科學學會(ISLS)以及國際學習科學會議(ICLS)、測驗編製分析、「天然災害」教學媒體教案設計分享、朝著夢想前進--教甄經驗分享、教程報告DIY

42 如何準備教學檔案?、班級經營的技巧、教育,是一種傳承~95實習教師總召卸任感言、瑞典教育現場巡禮,特別的學校

41 推動大學教學品質提昇之組織-POD簡介、乘著夢想起飛---記第3屆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 侯依伶 老師演講心得、帶著「三心」、「二意」去實習!?、在實習中成長、我們這一班~資深導師經驗分享、談教案撰寫,教學檔案製作、對實習教師甄試的建議

40 師資培育典範獎分享: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課程發展與設計變化──福爾摩斯「再世」一次、臺北市立介壽國中實習心得分享、甄試寶典、對實習教師甄試的建議—教學能力部分

39 英國教學品質評估、走上教育的路,從這裡開始!、我在國際學校的求學經驗、如何訂作一個好老師、實習學校介紹—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38 簡介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理論與實務的對話研討會 -聽後心得之二、學好英文一定要出國嗎?、看過來Check It Out~~實習老師實習應注意事項、為什麼要讀課本內的作者生平?

37 密西根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簡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及教師甄試心得分享、臺北市立龍門國中介紹暨實習心得分享、94學年度實習總召之我見、我思與參與教案投稿的心得、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聽後心得之一、九年一貫課程導論領域教學-尋根之旅

36 「北美華人教育研究及策劃協會」簡介、教學相長:一次特別的服務經驗、實習學校介紹—國立板橋高中、「高中英文教師甄試筆試內容的探討」期刊閱讀心得報告、學習,讓你活出自己

35 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的探討 、我的準老師之路、實習學校介紹—臺北縣立明志國中、兩性輔導教案、導師班級經營實務分享、實習生活教戰手冊人際相處篇

34 英國學術研究評估簡介、 寫給揚帆待發的學弟妹、93年度實習總召的回顧與教甄心情、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麗山高中、「成長-----發現最好的自己」閱讀心得.

33 (ICALT)國際先進學習科技學術研討會、臺大歷史科中學教師進修網站簡介、臺大地理科中學教師進修網站簡介、臺大公民科中學教師進修網站簡介、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中崙高中

32 資訊素養、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松山高中、從遊園,到中第「學科能力測驗(非官方版)」國文考題設計簡述、93學年度實習教師第4次返校座談演講記錄

31 薩爾斯堡國際高等教育論壇簡介、從學生、父母以及老師探討體罰造成的情緒反應及行為效果、我的教甄經驗談、實習學校介紹—國立新店高中

30 從優秀到卓越--- 從A到A+、教育研究所簡介---澳洲墨爾本大學、學會的功能與承諾、九十三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一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與實作研習

29 教育研究所簡介--- 牛津大學教育研究所、實習學校簡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總召甘苦談---我擔任總召的這些日子、國文科教案設計「人與環境的對話」:今夜看螢去、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七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垂死之家義工心得分享

28 臺大實習教師案例討論網站簡介、案例討論一:「自暴自棄」該怎麼辦?、案例討論二:「網路上的批評」該怎麼辦?、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四、五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

27 美國教育研究所介紹: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系「高等教育與組織改變」組、實習心得:用心體會的好學校--臺北縣立坪林國中、九年一貫課程統整教案經驗分享--鹽鹽夏日、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二、三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

26 美國大學教育研究所介紹:西北大學、實習學校簡介:苗栗農工、國中自然科迷思概念解析、九年一貫研習心得、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 第一次返校座談記錄節錄版.

25 美國著名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介紹:亞利桑那大學、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國中歷史科「迷思概念」解析、我們都在寫歷史:迷失概念教案

24 美國著名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介紹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從TIMSS-R談新加坡及台灣的新制測驗評量、台大教育學程中心第四次(班級經營研討會)實習教師返校座談會議記錄、英語冬令營心得

23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台北市立明德國中簡介、「回眸一笑楊貴妃」教案設計與示範.、【教學創新獎】得獎教案「二氧化碳為何不是碳化二氧?」介紹.、第三次返校座談會議記錄

22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Higher,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i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西根州大學)高等教育行政、特約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美日德陸台五國教學面面觀、教學創新獎」得獎教案「手臂如何運動?」專訪板橋高中生物老師、第一次返校座談----(學習歷程檔案)

21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Pen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賓洲大學)高等教育、特約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仁愛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知識的價值、實習成果發表會

20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高等教育、特約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中山女中)、九年一貫研習心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的師資規劃與需求--師資生的觀點、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試題分析、90年實習教師返校座談第一次會議記錄(學習歷程檔案製作實務)

19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 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研究、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天母國中簡介)、曹沖秤象教案設計、「考試知多少」讀後感、九十學年度國中數學科基本學力測驗解析

18 第11屆世界比較教育會議會議簡介 、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國立三重高中)、教師甄選心得、孔明借東風教案研發、八十九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六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17 AERA「美國教育研究學會」年會簡介、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陽明高中)、人物特寫-施秀惠老師、實習心得

16 Harvard University:行政規劃與社會政策(Administration、Planning and Social Policy) 、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北市景興國中)、焦點人物(朱建正老師--數學教育理論的傳道者與實踐者)、實習心得(協辦教師甄試經驗分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因應之道

15 威斯康辛大學的麥迪遜校區、特約實習學校簡介、焦點人物、美國著名大學創造發明課程簡介、「天」「人」之別-修習本科系課程與教育學程課程之異同

14 哥倫比亞師範大學、特約實習學校簡介、亦師亦友、哈拉阿扁(主題教學內容大要)、我上教育學程與本科系所課程的心得

13 美國知名教育研究所簡介、特約實習學校簡介、陳翠英老師與國文修習歷程、我的轉行經驗-教育學程畢業生、生命永遠可轉彎、八十九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五次返校座談會議記錄

12 私立大專院校合併之探討、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介、陳翠英老師與國文修習歷程、學程記情-教育學程學會會長 、「教師甄試」的心得、實習心得-輔導科實習教師、八十八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三次與第四次返校座談會議記錄

11 密西根大學、芳和國中、實習外一章、綠園實習手冊、自然與科技、第一次返校座談記錄、學習歷程檔案在教育實習上之應用

10 美國教育研究所簡介—哥倫比亞大學、實習學校簡介—北一女中、實習學校簡介—台北縣立福和國中、實習心得分享

9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范德堡大學的畢保德學院、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螢橋國民中、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松山工農、實習心得分享、台大教育學程考試「個人特質評量」量表之概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教學演示教案、主題式協同教學教案

8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UC Berkele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士林高商、修習教學實習課程心得、-參加國中生概念學習研討會心得、參與教育學程學會的感言與學會未來工作、縮短教實習之我見、國立台灣大學八十七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四及五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7 美國著名教育學院簡介-華盛頓大學、教師甄試經驗分享、分科教材教法修習心得、87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二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第三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6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教師甄試經驗分享、實習教師心得、人類認知與智慧的學習--鄭昭明教授專題演講紀錄

5 美國知名教育研究所簡介-史丹佛大學簡介、給實習新鮮人的一封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返校座談會紀錄、實習教師返校座談心得、教育改革的理念與策略

4 美國知名教育研究所簡介-威斯康辛大學簡介、英語教學實習秘密檔案、我看教材精簡、低頭便見水中天,退步原來是向前--給台大的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十次返校座談會會議記錄、實習教師返校座談心得

3 美國知名學府教育研究所簡介、導師實習、建中實習有感、「代理代課折抵教育實習」之我見、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六次~第八次返校座談會會議記錄、教育改革中教師的因應之道

2 臺大應培育具備什麼特質的中學師資座談會、關心教育大家談、美國教育研究所Top25、國立台灣大學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四次、第五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新制師資聘任制度、國中教育行政與校園文化

1 話說實習、-國立台灣大學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一次~第三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專欄] 《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觀後心得

文 / 施創譯

片名 : 《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前田哲 導演。

        「老師,我們可以決定其他生命的長度嗎?」小花在影片中提出這樣的問題。

        到底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又或是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當我們去體會了生命,是否等於我們了解了生命;又或是當我們學習了教育,教育自然會進入我們的心中呢?看完《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以下簡稱:和豬豬),我開始反思我們所學習的教育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我們所體會到的人生又是什麼呢?我們沒辦法控制生命,那人類究竟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到什麼樣的價值呢?

        為了更了解這部片背後可能的涵意,我在網站上搜尋了相關的影評,經過反思反芻,我將這部片的心得分為三個部份來討論,首先是這部片的來源、目的,接著討論影評中的一些觀察與反思點,最後則是我個人從影片中所學習的內容。

        《和豬豬》這部片其實是從紀錄片翻拍而來,導演受到這部紀錄片的感動,決定將這部片改為由紀錄片轉換成劇情片加以拍攝。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其實劇本是由兩個部分所組成,一個部份是已經預設好完整的架構,另一部份則是空白的劇本,前者是工作人員和影片中的大人演員所擁有,後者則是給孩子去從過程中來思考「生命的意義」。

        從網路上的影評中,大致可以分為「生命的價值」、「責任與抉擇」兩個面向。
        在「生命的價值」討論中,有些影評認為這部影片很殘忍,把生命的價值給忽略了;然而其他的人點出,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將食物視為生命的一部份,這個課程告訴我們「食物在成為食物之前,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記得胖胖小孩的爸爸在颱風天的車內,告訴星老師由於飼養小P的關係,讓原本不願意吃魚的小胖也開始願意去吃魚,並了解生命的價值為何。
        而在「責任與抉擇」上,許多人都視為兩個子題進行討論,不過我認為其實是同一命題下所發展出來的概念。例如討論著重於「這樣的結局是不是負起責任?」,另外也有「可以用多數決來決定價值的判斷嗎?」,更有人提出「因為負起責任而攜子自殺的那些父母們」的激烈觀點。然而有人認為,這樣的過程是「思辨民主」的討論方式,也有人認為重點不在於結果發生了什麼,而是討論過程帶來的反思與進步。

        最後則是我自己在影片中的學習與成長。我覺得從觀賞影片的過程中,我學到最多的地方是溝通和信任。
        首先講到「溝通」,在過去的經驗中,我發現自己和星老師的個性很類似,都是很容易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例如影片中學生們有時候會稱星老師為「星哥」,也可以看到很多許多肢體、或語言上的接近性。我覺得能夠有這樣情感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等下會討論的「信任」,而另一種則是「陪伴」。
        所謂的「陪伴」,我覺得對我而言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在學生低潮、困惑的時候讓孩子知道你能夠在自己有能力的範圍下提供協助,如影片中颱風的時候、無法抉擇的時候,最可以看出這樣的情誼便是「老師,你也算班上的一員,你也要投票」。學生對於老師所做出最後的決定雖然不是能夠完全的接受,但也充分的表達出他們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有效果的。一般在台灣,我們總是習慣由上而下的控制,由老師表達出他的意願和想法,而學生的工作就是負責接受這樣的看法。我高中時就有強迫被灌輸的經驗,我認為這樣的灌輸,使得台灣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想像、甚至減少了學生自我成長的機會。
        接著討論「信任」。影片中的信任可以從幾個層面來進行,首先是在老師把小P帶到教室進行課程時,老師對於學生所做的任何抉擇,只要不違背大方向的情況下幾乎都尊重學生的想法,也適度的將學生的看法表達給想要爭取的對象。我覺得這樣的信任建立在雙向的溝通之上,當雙方能夠有很親密或是很直接的溝通管道,在尊重的前提下我認為學生是有自我反思、自我創造的能力的。台灣這方面的教育大多關注在美術教育之上,而忽略了各種科目中都有創造力的可能性,有學者認為童年的概念是被建立出來的,在許多原始的部落並沒有兒童的概念,而在台灣我們更把這樣的概念發揚光大,把成年以下的學生全部視為沒有完整自覺能力的一群,使得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負起責任,也僅僅只以命令做為思想的唯一準則。我認為每個年紀的小孩都有其自省的能力,如何在不同的教學中開發學生的能力,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信任」是如何在師生中暢通的。
        另一個可以討論的「信任」,是教師間和校長所提供的信任。在計劃之初,事實上除了校長外沒有任何人認為這樣的計畫是可以被進行的,然而星老師經過不斷的爭取和溝通,在許多的問題上都看到校長的支持。有一段是最能看到這樣的「信任」,就是當班上學生家長至學校來對養豬的事情進行抗議時,雖然前半段看起來這個計劃又要像其他計畫要無疾而終之時,校長提出了希望家長協助的請求。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請求是相當有勇氣的,因為過去所有我們看到、聽到的案例中,除了大學教授外,鮮少有校長願意對於自己學校老師的前瞻性計劃進行請求。大多數的案例中,我們會看見學校的行政單位為了減少這樣的困擾,便要求相關的單位或老師取消計畫的進行,也因為這樣當我看到校長對於星老師的信任時,自己是相當感動的。

        對我而言,這部片讓我開始思考除了課堂教授的內容外,要如何讓學生去體會人生真正的價值與意義,如何讓學生去反思生命中的人事物,以及如何如何和學生建立起「信任」以及「溝通」兩個在教育中很重要的概念。也許現在的我還有很多的技巧要學習,但我更該提醒自己在未來的路程中,記得那些自己所擁有的價值,並把這些價值運用在未來的教學當中。

台灣溫馨版《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重現中壢龍岡國小
生命教育資訊網
生命教育學科中心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專欄] 一個八歲的自閉症孩子能教我們什麼事? 山姆告訴我的事心得分享

文 /黃姵瑀
        其實不論是任何一個小孩、任何一個人,他們所擁有的生命智慧,遠遠超乎我們「大人」的想像。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書,「山姆告訴我的事」-一個心理治療師從自閉症外孫身上看到的生命智慧。山姆的爺爺是一個心理治療師,在一次車禍中造成四肢癱瘓,山姆則是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對於爺爺與山姆來說,雖然都有著異於常人的不同,但是這些阻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繼續做自己。

誠實面對自己,我只能原諒一點點
        山姆是一個對顏色觀察十分入微的孩子。在山姆六歲的時候,爺爺跟山姆討論身旁有個人身上穿的綠色襯衫,這時山姆指正他說「爺爺,那是『藍綠色』的才對。」
        在這事情發生之前,山姆的媽媽黛比一如往常的陪著山姆畫畫,山姆跟媽媽要了青綠色的蠟筆,但媽媽因為一邊忙著廚房裡的事務一邊陪著山姆,匆忙之際,遞了淺藍色的蠟筆過去。山姆拿到不是期望中的顏色,露出詫異的眼神,提高音調的指正媽媽。
        「媽咪,我要得是青綠色」、「你都沒有注意聽!」,媽媽急忙回說「山姆對不起,原諒媽咪好不好?」山姆想了一下,說道「原諒一點點而已」。
        山姆期許週遭的事務井然有序並且可以預期,因此一旦事情不太對勁,就會使他焦慮不安。

        或許,在剛剛的故事中,你看到了一個脾氣很差、沒大沒小的小孩,也或許你看到了一個小孩展現出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常有的症狀-固執、不懂變通,因而感到同情;但是在這段故事中,其實我們還可以多思考一下,在山姆跟媽媽的對話中,山姆說了什麼?
        他說:「原諒一點點」。
        爺爺認為除了他能自我表達令人喜悅外,更重要的是他對原諒表現出誠實的態度。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有天犯了一個錯,大大的踩到了自己的地雷,那位好友後來知道錯了,誠懇的道了歉並且請求原諒,這時候的你,會怎麼回答?
        「好啦,沒事了。」「原諒你啦,事情已經過去了。」「沒關係啦,我原諒你。」那如果今天再問你一次,你真的完完全全的原諒他,並且完全不在意嗎?難道一點傷痕或者難受都沒有留在心中?

        對山姆來說,拿錯蠟筆顏色是如此大的一個地雷,面對媽媽的道歉,他能原諒,但是他無法達到媽媽要求的「原諒」-完整的寬恕,因此他選擇誠實的回答「一點點而已」。
這一回,山姆要教導我們的是「誠實」與「寬恕」。

因為自己訂下的高度期望,而不快樂
        接下來,讓我帶著大家一同到豪華度假村度假。
        在出發之前,你已經把所有用的道的東西都備齊了,算準了要帶幾件換洗的內衣褲,也帶妥了盥洗用品,像是牙刷、梳子、沐浴乳等,還準備了白天要穿的輕便服裝、要去晚宴的正式服裝,以及鞋子、拖鞋、睡衣等。應該沒有忘記什麼吧?應該準備十分齊全了。
        旅途舒適且平安的抵達了渡假村,服務員親切的歡迎著各位,可是在你進房之前,服務員把大家領進了一個大房間,房間內有其他旅客,以及每個人的行李箱。接待員很有禮貌的拿出一個大袋子,請大家把鞋子放進來,說是這些鞋子要大家一起穿,有需要的人從裡面拿出一雙,穿完再放回去就行了;然後莫名奇妙的又拿出另一個大袋子,這次要裝的是大家的衣服跟褲子。
        奇怪的是,除了你覺得驚訝外,旁邊的每個人都沒有任何異狀或不解,就這樣服務員親切的收走了所有東西,只留下睡衣跟個人衛生用品。

        很突兀又很無厘頭的劇情吧,書中就是這樣描述的,歡迎來到山姆二年級的第一天。

        開學前一天,山姆跟媽媽一起細細點齊了老師所列出的應攜帶物品表格,每一個物品都整齊的放置在書包中,十分有條不紊,但是就在開學那一天,老師收走了全班同學(包含山姆的)橡皮擦、鉛筆、螢光筆,書包的東西差不多都被老師收走了,山姆沒有想像過,更沒有預期到原來所有帶去的東西都是要跟全班「共用」的。

        書中這麼問道:放下自己原本的預期或者心中不切實際的期望,對大人而言會比較容易嗎?其實不管是對任何人來說,我們都帶著一些預設的立場和執著,有些來自我們的成長背景,有些來自我們的價值觀,有些來自我們天生的信念。就像山姆進去教室,我們進去渡假村一樣,眼前發生的事情,都跟我的預期不太一樣,怎麼會是這樣呢?就這樣收走了?
每個人對於世界的運作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觀點,有所堅持,但總是會有意外發生,不論是好是壞,如果我們越認為「事情應該要如何」,越會產生負面情緒來干擾自己。

快樂不是終點,請容許快樂、享受生活
        我們總是這樣祝福著別人,「祝你新年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聖誕快樂」,也常常在新的一年,跟自己說,從今以後我要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但是我們知道嗎?其實最重要的事,很簡單,只要我們容許自己快樂就夠了!
        快樂究竟源自於哪裡?我們常常把快樂當成是最後的終點,為了達到終點,我們認真讀書、準備考試、撰寫報告,到最後或許會問自己,現在該快樂了嗎?成為父母親後,或許會努力賺錢、忍耐家裡的丈夫妻子,擔心在外讀書的孩子,像是要扛下整個地球的重量。
        那小孩子為什麼總是可以呵呵笑呢?因為他們還沒學會如何去煩惱,對孩子們來說,成天煩惱這個、煩惱那個的很笨,只是我們長大後就忘記了。隨著年紀增長,我們不斷提高自我的要求,把很多事情看的很嚴重、太嚴重、甚至太太嚴重了,仔細想一想常顯得好笑,在孩子們眼中顯得很蠢。
        經過科學證明,笑可以刺激腦內非分泌,讓我們心情愉快、減輕壓力。笑的奧秘,勝過於此,因為他帶給每一個人都渴望的感受,那就是快樂。
        常常在跟朋友們吃飯聊天的時候,講到些好笑的話題,大夥兒笑個不停,總覺得當下心情愉快,那些吃飯前在提心吊膽的事情,報告還沒寫完、明天要上台報告、作業還有好多好多,都在當下拋諸腦後,或許是因為自己笑、大家笑,讓我們都能在當下回到最單純的時刻,就只是讓自己快樂罷了。
        不論眼前有多少令人擔心的事情,好像整個天空都要塌下來似的,別忘了容許自己快樂,每天都要笑,無論如何都要笑。因為有時候我們需要學習的,就只是笑而已。

小結
        從山姆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
        首先,別忘了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學習面對自己只能「原諒一點點」之後,再慢慢的寬恕這一切。
        以及,正視自己的「高度期望」之後,嘗試放下自己的期望,面對更多元更彈性的改變。
        最後,容許自己在每天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能多快樂一些,多笑一下。
        我們不僅可以從山姆身上學到很多,其實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亮點。包含未來當上老師之後,我們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

相關資訊
1. 給山姆的信 (作者撰寫於山姆告訴我的事一書之前)
2. 山姆告訴我的事-作者與山姆之間的溫暖互動與書籍簡介http://www.youtube.com/watch?v=PquS8LtoUiw
3.看看中學生對這本書的想法 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945039 
4.瞧瞧普通班老師可以怎麼面對班上的自閉症學生http://counse.cmsh.tc.edu.tw/spec_edu/document/spe_advocation/autism.pdf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電影] 寶米恰恰


        每個人一生中,想必都曾展開過幾段追尋自我獨特性的旅程,尤其處於既嚮往成熟卻又脫離不了青澀的青少年時期,總是不停地與外在環境衝撞、與內心世界糾纏,渴望能突顯出自己的不同,並且能因為這樣的獨特性找到相似的同好。
        張寶妮和張米妮是雙胞胎,不僅長得像,而且默契絕佳,為了區別兩個人,旁人給了他們很多比較級的描述,在探索獨特性的道路上,先天輸了別人一截,卻多了很多閒雜人等的幫助。
        寶妮和米妮當然知道彼此是不同的,但他們不喜歡旁人的這種比較,因為他們的獨特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累積的各種選擇,他們當然會希望自己為了各種選擇付出的努力能被肯定。
        青少年除了追尋自我,對愛情的懵懂和青澀也是一大課題。寶妮和米妮各自發生了一段不同類型的愛情,又因為是雙胞胎,而使得情感發展更為錯綜複雜,同時,他們也發現,就算感情再好、默契再佳,面對私密的感情問題,他們都希望能留一點空間給自己,有時候不坦白反而是愛的表現,展現對彼此最大的尊重與包容。
        這部電影詼諧幽默的道出青少年的小煩惱,有不少片段令人捧腹大笑,在大笑之餘則不禁回味起自己的青春歲月,重拾對於青少年的敏感度,另外,也可以從片中檢視不同社會環境背景對學生求學的影響。

[書籍]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美國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出能自己獨立生活的人,他們認為教育和labor work密切相關,教育成果的好壞就在於能否謀生,這和東方將教育和成就相連不同,東方這樣的觀點下,教育下最重要的不是謀生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而是考試考得好。 
在傑夫老師教導下,小學生們從旅行、戲劇、實驗、金錢紀錄等等各種不同活動中,學習如何獨立生活,也就是能自己處理金錢、人際關係、寂寞、難相處的人、失落感,他們為了這樣的目標設想了很多教學方式,但是他們也承認這樣的教學方式並非萬靈丹,而且也會面臨大環境的限制。然而,傑夫仍然堅信自己的原則,要將教室營造成一個互相信任的地方,他勉勵自己要以身作則,成為好榜樣、贏得學生信任,也因為信任,學生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從中培養出自信。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電影] 心靈捕手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故事發生地是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劇情圍繞在年輕人威爾‧杭汀(Will Hunting),一個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清潔工,卻在高級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的叛逆天才。在教授尚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從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尚恩運用了一些諮商技巧,建立平等信任的關係,而且幫助威爾在「親密關係」與「幼年家暴」的議題上洞察個人的感受,以及協助威爾採取行動改變,最後踏上新的旅程。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同理心是助人工作者很重要的態度,我們可以從這部電影中得到些感動與反思。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書籍] 教育應該不一樣


「教育,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隱形建築,真正的文化生命必須正本清源,從教育的起始點開始涓滴累積方可成就。」
作者嚴長壽對於台灣教育未來有著殷切的期許和深重的憂慮。書中從家長、老師、年輕學子的角度切入分析教育現況,並討論高學歷通膨時代、技職教育、公民素養等議題。閱讀此書,可以進一步認識我們面臨的教育「共錯結構」,並反思如何因應未來,「教育應該不一樣」。

[書籍]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面對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不少人擔憂社會價值還沒改變、學校配套措施還沒完成,可能造成學生更多恐慌,使教育不進反退。那或許,可以看看這本書,產生一些對十二年國教的想像。
        
近年來,面臨社會型態急速轉變下知識的高度複雜化和流動化,終生學習及素養教育變得更為重要,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因應這樣的趨勢,不少北歐國家因此開始在教學上有所改進。然而,19世紀急遽現代化下的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中國,一方面,短期內社會階層憑著考試和學位快速流動以求新求變,使教育環境的競爭氣氛較其他國家更為濃烈;另一方面,則因為由國家扶植教育、大力倡導教育的工具性,使人們很自然地把教育的平等當成競爭機會的平等,而忘了教育的本質和學習的意義。
        
作者佐藤學發現這種歷史背景下造成的教育制度,使日本學童「逃離教育」而非主動積極的樂在學習,但是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這樣的教育制度應該也要有所改變。他強調,「教學」應該是學習共同體的民主式參與,重視學生彼此的相互扶持和對課堂的參與,也重視老師們的交流和觀摩,並且強調自我追求卓越、而非從競爭中贏得優越感。
        
在這樣的課堂裡,不會只有菁英,而是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可以提供多元的意見。那這樣好學生不是會被拖累嗎?這其實來自於現存的刻板印象,誰說功課不好的學生就只聽得懂簡單的內容呢?佐藤學認為,應該讓跟不上的學生藉由協同學習的過程內化其他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而能獲得高水準的知識內容。今日依成績劃分學生後給予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只會讓拉大不同程度學生的差距而已。
        另外,佐藤學發現,現在社會裡,教師的職業已從「責任」轉為「服務」,不僅使教師的專業度下降,變成似乎能被隨便取代,亦使教師增加負擔、要對各種事件提出說明,最重要的是,教師負責的對象從「學生」變成「家長」。事實上,教育是所有大人對孩子的責任,親師關係要建立在這個共同的基礎上合作互信,才真正有利孩子。
        
本書也說明了這樣的革命如何在韓國及中國發生,雖然不一定會出現在台灣,但是基於類似的環境,亦可做為參考的教育觀點。
版型採用www.templateism.com的FlatMag Responsive Blogger Template. 技術提供:Blogger.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