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新知] 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

凌晨12:01

整理/柯俊如
        來瞧瞧這幾日剛熱騰騰出爐的師資培育白皮書吧! 本文只是簡單的整理,推薦各位直接看本文會有更仔細的了解。
   
        民國83年起,師資培育政策從師範體系為主的計畫式、公費制、政府分發的培育制度轉為儲備式、自費式、檢定甄試的多元培育管道。「師資培育法」使各大學校院皆能培育中小學師資,使學校文化因為來自多元管道的師資而更顯豐富,民國91年通過的修正案則透過教師資格檢定考試確保教師素質。
        民國102年,配合政府再造,教育部創設了「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並擬定「師資培育白皮書」。這次的師資培育白皮書以「培育新時代良師以發展全球高品質的教育」為願景、以「師道、責任、精緻、永續」為核心價值,發揮社會典範精神、致力帶好每個學生、用心提升教育品質、熱切傳承與創新文化。

[現今教育環境]
        當前,師資培育面對的是全球化、知識爆炸、終身學習、高齡化、少子化的社會。
        全球化下,教育的對象將跨越地域和年齡限制,教育過程的核心應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習如何學習,方能成為終身學習者,而教育目標亦應使學生有能力成為全球社會中的世界公民,要善用資訊設備加強多元文化素養和外國語文能力。
        面對高齡化,師資培育應能符應社會需求,開設成人及高齡者教育相關課程;面對少子化,一方面,超額教師增加,另一方面,家長對於教師的要求提高、並產生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未來應平衡師資供需、落實獎優汰劣,重新規劃公費生培育制度以吸引優秀學生投入教師行列。
        另外,由於社會變遷快速,不僅家庭結構產生變化,在網路和流行文化的影響下,都使新世代學生的成長過程和思考模式不同於以往,師資培育亦應有所調整,加以校園霸凌、體罰、教學不力等事頻傳,可見師資形象需要重新再造;越趨M型化的社會則使偏鄉地區學生教育、新移民子女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及特殊教育成為關注重點。

[師資培育面臨的問題]
1.幼托整合後,如何兼顧培育教保員和幼教師的共同核心專業知能。
2.大約85%的身心障礙學生安置於普通班或普通學校特殊班,教學現場需要的是能夠跨障礙類別授課的教師。
3.雖然有教育優先區政策,且明訂公費生應以進入偏遠離島地區教學為優先考量,但是教師留任意願有待強化。
4.國民小學採包班制,擔任導師機會很多,必須負責跨領域教學,需加強學科教育。另外一些小學教師因班級經營能力不足、不擅與家長溝通,面對程度與背景差異日益加大的學生及其偏差行為,常力有未逮。

5.中等教育師資方面,師資培育之大學開設的專門學科專業相關科目及學分數較少,導致專門學科教學能力較弱的中等學校教師,而少子化下配合學校教學調度,將需要具備更多專長的師資。另外,因應社會對於學生全面學習與發展需要,需要多元評量的能力。
6.中等學校階段的學生處於青少年期,面臨身心快速轉變、第二性徵成熟、對於異性的好奇、未來的升學或就業抉擇,將產生性別平等教育與生涯規劃的需要。
7.中小學教師聘任以學校為主體,教師除非應聘為校長或主任、因學校減班成為超額教師,或因個人因素申請調動,不然都會留在同一個學校,長久將導致學校文化與教師文化停滯,並造成教師人力斷層的問題。
8.大專教師在碩、博士養成過程中僅偏重研究能力的訓練,再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化,入學機會增加,大專生素質差異度較以往為大,學習動機與態度也相異,大專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具備更多教育相關知能。

9.教育實習雖包含教學實習、導師實習、行政實習及研習活動,但實習學生常忙於各項學校活動與行政實習,未真正經濟教育理念和知能。
10.實習成績評分標準無明確規範,且缺乏實習機構品質保證的機制,加以實習機構各自提供不同實習內容,導致無法保障學生透過實習能獲得一致的應有能力。
11.初任教師雖修畢職前教育課程,且有教學實習與教育實習,但初任教職時,會有學校生活適應、教學發展、班級經營、親師溝通等問題,另外,初任教師在教學實踐上需要與同事對話,在教學研究與教材教法研發上,亦需要資深教師給予指導。在此導入階段若相關支持系統不健全,初任教師易受挫折。
12.教師成長活動未能緊扣教學現場專業發展,造成教師追求學位學分的進修,忽略教學現場專業的發展,且一般研習機構及中小學辦理專業成長活動,大都偏於認知目標,未及於教學態度、教學決定或批判反思等目標。

[師資培育欲追求的教師圖像]
[師資培育主要規劃方向]
        建立教師專業標準作為多元師資培育政策的依循,未來師資培育政策將整合分析「學前教育」、「國民小學」、「中等學校(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就職前教師培育與在職教師各進階專業,擬定專業標準、專業表現指標、檢核重點
及相關配套工具等,以落實師資生特質遴選及輔導機制,精進師資培育課程、教育實習及教師資格檢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 除了師資職前培育,還要包含師資導入輔導、教師在職專業發展與相關支持體系。
2. 師資培育的網絡不僅是師資培育之大學,更要納入中小學的培用策略聯盟。
3. 職前培育除了教育專業學分,更要強化學科教學能力以及師道涵養。
4. 師資培育的對象不僅是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師資,也擴及大專教師、學校教育的相關專業行政者。
5. 師資培育的過程不僅是多元與獎優鼓勵,也要兼顧專業控管。

[職前培育]
1.強化師資培育大學與實習機構的夥伴關係、教育實習指導教師與實習學生的指導關係、教育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學生的輔導關係。由教學專業經驗豐富的大學教授或教學現場教師擔任師傅,帶領師資生以個別教學指導方式,進行典範經驗傳承。
2.現行師資培育課程缺乏教育專業養成潛在課程,未來將在原先的「普通課程」內,設計有關「師道文化」課程,強化師資職前潛在課程內涵。另外,為培育師資生教育愛與關懷弱勢的人格,師資培育之大學應輔導師資生於畢業前至偏遠學校或社會福利機構(如育幼院、老人安養機構等)進行以集中式為主之志工服務至少一周(至少四十小時),並完成服務學習報告。
3.師資生應具備各項議題融入教學的能力,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可融入生命教育、品德教育、性別教育、人權與法治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新移民教育、國際教育、媒體素養教育、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安全與防災教育、觀光休閒教育、海洋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家政教育、理財教育、消費者保護教育、勞動教育、藝術與美感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另類教育等新興議題,也應逐步推動雙領域/學科專長的培育制度,強化教師多元評量能力,使其能針對不同的學科性質進行多元化的評量,有效瞭解學生學習成效。
4.特殊教育師資必須具備身心障礙各類障別教學能力,以因應不分類資源班各類障別學生的學習需求。故特殊教育師資生必須具備課程調整、多元評量、自編教材、自主學習、多層次教學、協同教學、解決問題等專長能力,
5.為精進現行教育實習制度,可推動先檢定後實習,研議教育實習年限延長為一年,界定教學實習、導師實習、行政實習與研習內涵等。
6.為評估教育實習機構是否符合專業發展學校條件,建立專業發展學校認證標準與作業程序,對通過認證學校頒發專業發展學校證書,給予高於實習輔導機構的補助金額,激勵學校進行優質師資培育的動機。

[職後培育]
1.考量教師生涯發展階段(探索與建立期、轉化期、成熟期、精進期)的需求,依其所處階別不同,規劃指定與增能研習課程與時數,以提供教師生涯進階專業發展,引導教師逐階遞進地持續學習,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初任教師整體教學表現,到校服務二年內,每一年應接受總結性教師評鑑,評鑑內容應結合各種初任教師輔導表現與紀錄,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教師進修與研究、教師專業態度與精神等層面,進行書面資料蒐集與教學觀察等評估。評鑑結果將送教師評審委員會依法審議是否續聘。
3.實踐本位的教師學習 : 教師主動地進行教學省思,做為不斷改進教學與專業成長的依據,並與同事在信任合作的氛圍下,進行專業對話,或本於教育問題的覺察,進行行動研究,或為提升課程與教學品質的需要,加強教材教法的研發。實踐本位的教師學習並不純然為個人主義,有必要佐以教師支持與輔導機制。雖然教師在教學現場的實踐與反思可視為單獨且具高度個人主義,但也必須透過和他人的溝通和對話來提升。
>>>教師與同事在年級或領域時間內進行的專業對話有詳實紀錄者(含書面文件、錄影、錄音),及教師進行教學觀摩,能登錄為教師義務進修的時間。
>>>比照大專教師申請國科會計畫制度,提供中小學教師申請與增進教育實務有關的專題研究,其研發或研究成果有出版價值者,學校、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或國家教育研究院應將研發成果出版並進行適當的推廣。
4.透過交換教師,教師可傳播有效的教學經驗,交換班級經營與教學心得,獲致不同專業成長經驗;透過教師輪調制度可使教師增加見聞,瞭解與體驗各校不同的組織文化與辦學特色,也使教師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同學校的教師與行政人員。
5.促成教育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專業化,使其能更有效的支持教師教學工作,並排除不當干預。

Written by

We are Creative Blogger Theme Wavers which provides user friendly, effective and easy to use themes. Each support has free and providing HD support screen casting.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