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專欄] 那年,與原鄉教育環境的親密接觸

凌晨3:36

文/施創譯

「不斷自我挑戰,不斷自我求進步,就能改變命運。」 
「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成功上。」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放大每一個小成就,縮小每一次挫折﹗」 
-- 羅娜國小校長  馬彼得
        於建國中學人文社會科學班時,我曾在老師安排下擔任第一屆台灣原聲學校暑期營隊的學生總召,2009年的暑假,也再次回到部落擔任隊輔一職。
        首先,先簡單介紹台灣原聲協會。
台灣原聲協會創立於20084月,創立的宗旨為:發掘並培育原住民菁英人才,成為部落典範,並回饋造福部落;組織原住民童聲合唱團,成為世界級合唱團,以保存傳揚部落藝術文化。創立理念源自一位南投布農族的校長,即現任羅娜國小校長「馬彼得Bukut校長」。馬校長長年在南投信義鄉的布農族部落任職,在教書的過程中,不斷思索如何讓布農族的小孩能夠有更好的成就。而教育的過程及個人經驗的帶動下,他發現布農族小孩最大的問題在於自信心。由於自信心不足,他們對於未來、對於自己、對於整個部落,都是相當負面甚至是逃避的心態,為了矯正這樣的心態,也為了讓布農族的精英能夠永續經營下去,他決定在自己的學校成立合唱團,而這個理想,就從他出身的部落「久美部落的久美國小」開始
在自己曾任職的幾個學校帶動下,他發現合唱團是一個讓小朋友建立信心,且認清整個世界的好方式。然而,受限於台灣教育法規的規定,在一定的期限後,校長都是需要輪調的,在輪調到新的學校後,原有學校的合唱團被解散、被忽視,新到達的學校總是符合漢人對原住民那種負面的看法,自此,馬彼得校長決定將社會的資源凝聚起來,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制度,讓這些未來布農族的棟樑有更好的發展,此時遇上了建國中學的退休老師廖達珊老師(阿貫老師),兩人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決定創設一個體制外的學校,於是於20084月,正式成立了「台灣原聲教育協會」做為「台灣原聲音樂學校」的基石。
在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的網站上有這樣的介紹 :
本協會於2008年五月在南投縣信義鄉成立體制外的假日住宿原住民音樂學校,延聘優秀專業的師資、規劃縝密的學習課程。甄選鄉內各部落小學的優秀原住民學童(以低收入戶及失能家庭子女為主),利用週六、日及寒暑假住宿於東埔國小,給予長期且紮實的語文閱讀、數學、英語及音樂藝術人文教育,並組織原住民童聲合唱團,讓原住民孩子在課後能有深度、精進的學習,以培養孩子真正的學習實力,奠定穩固的學習基礎。」。
        大二時,我再次回到台灣原聲教育協會進行一整年的實習體驗課程,此次的工作方向有三點 : (1)上山協助整理東埔國小小朋友的成長紀錄、(2)至荒野保護協會接受關於生態人文地圖的訓練,並將此地圖運用製作東埔/東光部落的生態人文地圖、(3)擔任原聲合唱團小孩出訪台北的志工召集人。
在台灣各個原住民族裡,布農族可說是屬一屬二的害羞,也因為如此,老師在訪談之初便跟我說明這項工作的困難度。小朋友受到民族性的影響,使我只能由較熟悉的小朋友開始進行,然而小朋友卻有兩種反應,一是向外人講述自己的生活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二是小朋友事實上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反思,因此在問小孩關於一些生活經驗時,常常會得到「我不知道欸!」、「我忘記了!」等答案。在訪談時,可以發現部落的生活其實是超過我們能想像的複雜的。許多的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小孩在生活中體會的事情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甚至可以這樣說,他們生活不同的經驗,可能是我們所體驗好幾倍。
除了小朋友訪談的紀錄外,另外則是綠活圖的製作。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一是關於部落,究竟要選擇何處做為綠活圖的景點。這次協會希望我做的部分是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的東光部落,也就是東埔一鄰。東埔溫泉為台灣著名的溫泉區,為玉山八通關古道的入口處。然而就實際面而言,那裡是最值得推廣的景點,究竟是到處樹立的「溫泉旅館」、還是無法以基礎道路到達的「部落景點」,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二是小朋友成熟度的問題。小朋友並沒有對這個地圖有很大的憧憬,大多將這個地圖視為作業的一個項目,因此在心態上並不完全,另外綠活圖缺少部落的參與,將讓這個地圖無法有社區意識凝聚的功能。最後是我個人經驗的因素。雖然我已經去過東光部落多次,然而事實上對於當地並非相當熟悉,因此在短時間內需要把這個工作完成,對於我一個並非專職的人員,仍然有相當大的困難度。
這次去部落,最大的震撼是八八風災帶來的影響。從實際的服務經驗中,我看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偉大。很多的事、物都可以用震撼來形容!八八風災雖然在南投沒有過去那麼大的新聞震撼力,但是卻真的為部落帶來了不方便。過程中,位於台灣南部的那些慘狀,雖然沒有在部落裡發生,但是仍然是滿目瘡痍。而風災也造成人員上的傷亡,在訪談的過程中也聽到了這些小孩裡面有親戚的過世等等。
八八風災對小孩也有很直接的影響,因為這次的風災造成部分學校的破壞,也讓許多有心於栽培部落小孩的熱血老師因而卻步,或是因為家人的勸說而離開了部落小學。在訪談中也聽到了不適任老師、教學方法不當的情形,這樣的情形,可說是台灣偏鄉教育中相當常見的問題之一。
部落的教育,可說是現在住在部落的原住民生活上的重心然而除了部落資源缺乏,政府對於部落教育仍處於過去的思考模式,多以漢人的觀點來看原住民的處境,時常造成部落的同化與破壞,更甚者,在「原住民統領原住民」的理念下,往往出現一些受到漢人支配的原住民菁英分子,這些菁英份子並非沒有能力,但是因民族性或各項因素,往往是部落教育退步的原因。
另外就是歧視的問題,雖然信義鄉在政府的畫分下屬於原住民鄉鎮,但是實際的運作上往往必須仰賴漢人的管理與治理,而人口的統計資料顯示,原住民和漢人的比例約一半一半,因此原住民小孩在某些漢人比例較高的學校,有被歧視的現象,甚至在信義鄉的愛國國小,因為歧視的情形過於嚴重,造成校內無任何的原住民學生。
從這樣的教育環境可知,台灣原住民普遍上在社會所面臨的現象。雖然許多的大學服務性社團進入部落,但通常都是候鳥的角色,對於部落發展的前景及理想,似乎沒有這麼大的助益。而部落的校長與老師,為了讓自己的地位上升或是求取在都市的教職,或是受限於部落的結構、家庭等問題,在部落的任教如同飛鳥稍縱即逝,對於部落文化或是教育的貢獻幾乎難以完成。
此外,從與小孩的訪談中,聽到了許多的快樂與難過。同我們一般,小孩子是相當的頑皮的,而心情上也有起起伏伏。然而因為族群的不同,往往都將小孩子的行為歸類於劣根性,也就是台灣原住民所帶給社會的負面形象。也因為如此,這些布農族的小孩從小就必須建立在完整的教育體制之下,但社會上卻並非授與相當的回饋,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使得許許多多可能成為未來精英的原住民小朋友被迫中止學業,甚至放棄自己所喜歡的書本,只是為了讓自己在求學的路上更加的簡單
台灣原聲音樂學校的孩子們,每位來自的都是各個部落的精英份子,也因為如此,更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懷與協助,並協助他們建立起自己的信心及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而從馬校長的行動,讓我對布農族的未來,有更深厚的信心,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如同馬校長一般熱情於付出心血在部落學生的老師

Written by

We are Creative Blogger Theme Wavers which provides user friendly, effective and easy to use themes. Each support has free and providing HD support screen casting.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