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轉貼自CASEdu
http://case.ntu.edu.tw/CASEDU/?p=347
文 / 臺北市新興國中校長 謝勝隆
壹、前言:
12年國教是重大的教育工程,當藉由入學方式調整,擺脫原本基測篩選的框架之際,國中應該逐漸回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思考,而九貫課綱能力本位的要求,無非是培養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能力,與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以幫助學生透過學習的歷程,促進並了解自己的天賦,從而選擇高中階段適合自己發展的學校。
因此,國中階段學生的適性發展對12年國教的國中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雖然目前國中生涯發展教育持續推動中,但受限分數導向的篩選方式,學生選校多以本身的分數落點來考量,並非全以自己性向、能力及興趣來考量,如今升學方式以免試入學為主要管道時,如何促進學生認識自我,強化生涯探索,並形成決定生涯發展的能力,更需要在國中教育階段努力來推動。
貳、12國教國中推動適性教育的思考
推動適性教育並非只是單純靠輔導工作而已,其牽涉到整個學校經營的思考,學校是一個作為國民學習成長最重要的場所,來到學校的孩子個個都有不同的差異及其優勢之處,如同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Gardner所倡導的多元智能論,人具有多種不同的優勢能力,而適性教育的課題是要開發孩子多元的能力,讓孩子透過學校的學習得到發展及了解自我,從而激發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有利於向高中階段發展。以下針對國中教育在12年國教中的調整,進行說明:
一、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提供更多不同智能的學習機會
教育以帶好每一個孩子為核心,由於不同天賦、背景的孩子進入校園,為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學校不能單一以學科學習為重點,應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不同的孩子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濳能。
二、 課程系統規劃,確保多元能力學習機會充分提供
學校依課綱規定正式課程七大領域節數約佔82%,彈性節數佔18%,其次還有非正式課程的交錯應用,透過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重新思考不同智能學習活動的課務安排,補正式課程之不足。
三、 教學思維由學科本位,調整為能力本位,以學生有效學習為核心
教學思維調整不是摒棄學科知識,而是更重視學生的理解、分析、應用等思考能力的培養,經由發現、探究、討論,重拾學習的樂趣,引發出優勢能力的傾向,更有助生涯發展之決定。
四、 深化課堂教學研究,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教師進修成長有助教學效能提升,尤其進修方式應建立校內研修制度,透過教師專業社群的對話及研究,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目標,一旦學生不會從學習中逃走時,學生會在課堂學習中,發現自己較他人優勢的能力,而其中重要關鍵乃在教師如何集合同科或同年級的教師,透過共同課堂教學的研究,找到更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引發學生的多元能力。
五、 落實生涯輔導工作,朝個別化需求輔導努力
生涯輔導一直在學校佔非常重要之工作,除透過課程安排,並結合高中職生涯試探課程,協助學生由自我探索、生涯探索到生涯規劃的學習,另需強化全體教師生涯教育的知能,經由學科教學過程中,連結職涯世界,有助學生了解學習未來生涯發展的關係。
12國教中,每位學生有一本生涯發展手冊,記錄三年的學習與測驗資料,若能朝精緻化發展,重視個別需求的輔導,應可提供學生及家長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特質、能力與未來進路的關係,協助學生及家長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六、 整合內外資源,擴展學生多元學習機會
隨著環境的變動,學習地點已不一定侷限在學校,學習內容已不一定在教科書中、學習時間已不一定是上課期間,學習是開放的,除政府應挹注經費,協助學校發展外,學校有責任整合內外資源,透過不同資源介入,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機會,有助學生的成長與探索。
七、 建立網路服務平台,提供家長個化化服務
設置各校網路平臺,提供學生家長即時生涯資料的資訊,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相關專長傾向、特質、性向的內容,做為生涯決定的參考。
參、結語
適性發展是國中教育非常重要的工作,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實現自我,對其一生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回顧自己一生,青少年時期,只要有一件事或是一個機會,讓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一件事做好時,就會激發自己對自己的信心,自我效能感一旦提升,未來生涯之路就會更加順利而穩定成長。
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