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宗綸
看見書名,你也許會眉頭深鎖,不過「此可汗非彼可汗」,講的其實是一個有關於作者Salman Khan所締造的教育奇蹟,譯者用了點巧思,書中所述所見,的確可以說是教育中的可汗(蒙古語指上天、神靈)了。
比爾蓋茲參一腳 千里馬果需伯樂
比爾.蓋茲怎麼會跟教育扯上關係?Salman Khan原本是一名避險基金公司的分析管理師,全部的機緣開始於替自己的表妹補救逝去的數學信心,Khan利用了自己錄製了陽春教學影片,卻沒想到有了意外的驚人效果。在教育學中翻滾的我們,大概都知道「學生的注意力只能維持一定時間」這件事,但是卻無人放在心上過,影片可不同了,隨時可以按下的暫停鍵、重播鍵,可以讓學生自行調整學習的步調,Khan一開始因為YouTube的影片長度限制,每支影片的長度僅能維持在十分鐘左右,沒想到誤打誤撞,撞上了這個學習理論,反而成為最適注意力侷限的教學媒介。
在這個名為可汗學院的教學影片計畫要拓展時,Khan瘋狂地辭去了工作,砸下老本去執行這個計畫,卻不料企業家習於對未有人投資過的計畫保持距離,雖然計畫的構想很是受讚美,但是企業家怎麼就是不願拿出鈔票力挺。一通來自比爾.蓋茲秘書的電話,讓Khan有了第一個辦公室,和能支持五名員工的薪資來源,誰也沒想到,比爾.蓋茲的孩子就是在電腦前受益於Khan的教學影片,還促進了親子間的感情。比爾.蓋茲出手後,來自各方的資金便不間斷了。
照片/ Stephen Fee採CC BY-NC-ND授權 |
狂批普魯士教育 為了方便造就教育毀滅
Khan在書中也大談他的教育理想,除了那些我們常聽到的之外,所占篇幅最大的就是其對於普魯士教育的批評。從普魯士教育殘留下來的教育體制,四處可見,從利用年齡作為學習的分級一事,就能知道僅是為了政策推行的方便,其它還包括學習科目的分割、課堂時間的分割,在Khan眼中都十分荒謬,「你會跟愛因斯坦討論相對論到一半時,因為時間的關係,跟他說『好了,現在是時間來討論歐洲史了』嗎?」Khan的筆無奈寫道,為了政策的方面,以及思想的深化,許多的教育絕對不是為了教育而為,大多是為了那些執政者,「教育是最好的國家工具」,課堂時間的分野,彷彿就在告訴學生下課時間一到,就不需要學習了,學習評量的設計也顯得與初衷背道而馳,「如果評量友好的效度與信度,那麼那些認為考八十分就可以的老師,無非就是無視於這個學生還有20%的不懂,就要繼續向前進」,Khan認為我們對評量的想像,造就所謂了乳酪式學習,到最後,其實我們的腦袋裡到處都是坑洞。學科間的分隔就更不用說了,創意就這樣被抹煞掉了。
雖然全書無非就是想告訴我們,許多的教育謬處,都可以藉由可汗學院的想法而改變,但是其實諸多點子,是可以轉化而用到現行的教室中的,Khan的計畫核心之一就是「翻轉教室」,誰規定學習一定要在教室哩,而回家功課一定要回家做呢?光是這點,就能激發出各式各樣的教案點子!如果你對教育的盲點有些想法,不妨到書裡,與這位從實踐中得解的「可汗」切磋切磋。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