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教育時事]親師溝通怎麼LINE?創造雙贏的4個使用重點

下午4:09

作者:王韻齡 
轉載於《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information-detail?id=2191


數位化時代的親師溝通,便利之餘,卻也帶來一些隱憂。
老師與家長如何劃出一條和平理性的界限,是雙方必須學習的課題。
 
 
「老師,天氣忽然變熱,麻煩你幫我家小明脫件外衣,然後拿掉圍巾,不然他會圍一整天……」、「老師,我家大偉這次的自然科報告又沒有通過,請問是為什麼?可不可以公布一份通過的報告當做範例,讓我們參考改進?」
 
是的, 你沒有看錯,這些就是目前國中小老師經常會收到的,來自家長、透過手機,頻頻發出的各式請託與求教。
 
隨著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老師、家長人手一機,過去必須寫聯絡簿、挑時間打電話給老師傳達的訊息,都化做班級群組上一聲聲的叮咚,全天候敲打著老師的手機。而且,群組內眾目睽睽,幾乎沒有「已讀不回」的空間。
 
別讓溝通工具變成誤解根源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電腦、手機和平板,資訊流通快速而即時,帶來許多便利;而社群網站如臉書、通訊軟體如LINE,更逐步取代了傳統的電話、郵件,成為大人小孩都愛用的便利工具。
 
當親師溝通進入數位化時代,國小、國中甚至高中校園,開學第一次班親會上,一定免不了有家長主動邀約老師和全體與會家長,成立一個班級專屬的LINE群組,方便大家隨時保持聯絡。
 
從此,班級群組的訊息通知,就此起彼落響個不停。有人樂於分享教養新知、養生祕方;也有人積極探詢班上活動與自家小孩表現;更多的是問功課,小至國語課本上的圈詞有哪些,大至月考範圍到底是什麼?當迷糊的小朋友一問三不知時,家長只要手機一滑,馬上就能得到答案。
 
但便利之餘,也帶來一些隱憂。《親子天下》走訪多位一線教師與家長,發現在教學現場,有不少老師樂於擁抱新媒介,不但主動成立臉書上的班級社團,也廣加學生和家長為好友,經常分享活動照片,互相按讚;但也有人抱持謹慎態度,希望維持親師生之間一定的分際,並保有個人隱私空間。
 
更多老師擔憂的是,家長過度介入班級運作,從座位安排到每日功課、考試評分,什麼事都要管,只要一不滿意,就在群組中公開質疑老師,讓老師疲於應付。
 
還有國中老師曾遇過,家長真的把老師當成好朋友,很喜歡下班後和老師私訊聊天,而且和自家孩子有關的每一件瑣碎小事,都要拿出來討論,讓老師不堪其擾,「都快要得恐慌症了」。
 
面對在現代社會中幾乎無法不使用的通訊工具,如何用得適當、用得有禮貌,不致造成親師溝通上的困擾呢?綜合一線教師、教養專家和資深家長們的意見,歸納出四大安全使用守則:
 
重點1:親師都同意的使用規則
 
有位小一新生家長,每天透過LINE問導師:「我的孩子這兩天還好嗎」、「可不可以提醒他要喝水和上廁所」;也有家長因為太擔心小孩的課業或品格表現,晚上和老師私訊,話匣子一開就聊了一兩個小時。老師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想好好休息,卻不好意思直接離線,更不想被當成7-ELEVEN。
 
對親師溝通和3C產品使用有深入研究的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也是兒童職能治療師的張旭鎧建議,老師可以在一開學就訂出使用守則,讓家長有所依循。例如:開放幾個時段,包括沒課的週三下午,或是平日放學後到五點半離校前,可以即時回覆訊息給家長,但是其他時段老師也需要休息和備課,就不一定會讀訊息,也不方便和家長線上聊天。
 
一開始就把規則和界限講清楚,日後的誤會就能減少很多。
 
重點2:避免情緒性發言
 
群組令老師又愛又怕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長的情緒性指控會發酵,只要有一個人首先發難,暗示老師偏心、給分不公平,或是教學不認真、容易暴走等等,就容易引起其他家長跟進,演變成一股反對老師的勢力,甚至串聯起來,要求學校換老師。
 
家有國小五年級和國中七年級兒子的部落客Sama,就曾經歷過一次家長串聯,逼走代理老師的經驗。當時班上幾位家長認為老師的情緒管理有問題,造成多次師生衝突,因此在群組上發起串聯,最後雖然達成目的,但Sama並不十分認同,也擔心給了孩子一個不良示範。
 
從此,她再也不想捲入親師論戰,多和班上家長保持「安全距離」,雖然有加入群組,但從不發言,也儘量不介入班務的運作。
 
重點3:個別意見私下溝通
 
沒有人喜歡被公開指責,因此不管是家長對老師的發問或建議,屬於個人意見的部分最好私下詢問,避免造成老師的壓力。
 
某國小曾有家長在臉書上,公開批評班級導師對孩子的處置不公平,其他老師看見後連忙勸他先刪文,因為一時氣憤下發的文,很可能充滿情緒性字眼,讓當事人非常尷尬,也就等於切斷了日後理性溝通的管道,這對親師雙方都沒有好處。
 
一旦遇到突發或緊急事件,絕不能只靠社群上的訊息來說明前因後果,因為文字無法完整傳達心情與感受,很容易有疏漏和誤差。
 
張旭鎧的兒子曾在學校玩耍時,不慎用指甲抓傷同學的臉,臉上留下三條血痕。張旭鎧接到老師通知後,第一時間立刻打電話找對方家長,誠摯表達歉意並主動負擔醫藥費,「傷人的這方,一定要先採低姿態認錯」,最好是可以當面道歉,不然也要在電話中講清楚,讓對方感受到誠意,事情就不會愈滾愈大了。
 
重點4:避免群組養成孩子惰性
 
作業忘了帶回家、發下來的考卷不曉得怎麼訂正……這些本來是學生自己該注意的問題,很多家長卻在社群的強大支援下,不知不覺成了孩子的代理人。
 
新北市某國中資優班家長群組裡,就曾發生家長一再詢問老師,專題報告到底要怎麼做?頻頻接招的老師只好再開一次班親會,「教家長怎麼完成作業」。愈來愈多愛子女心切的家長,在孩子課業受挫時忍不住出手幫忙,反而失去了培養孩子主動積極與反思的契機。
 
現代化的通訊軟體和社群網站,確實為親師溝通帶來不少好處,老師除了可用來發布課後臨時通知,免於家長一一打電話詢問,還能即時上傳學生的精采活動照,讓忙碌家長如臨現場,和孩子一起分享學習的喜悅。
 
但親師也必須共同面對,當家長過度介入學校生活,如何畫出一條和平理性的界限?而家長更該學著放手,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把教室的主控權還給老師。 

Written by

We are Creative Blogger Theme Wavers which provides user friendly, effective and easy to use themes. Each support has free and providing HD support screen casting.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