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轉貼] 為什麼學生在課堂上總是靜悄悄?--從文化角度探討學生提問及回答教師問題之研究 / 國科會

全文轉貼自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16684&ctNode=1637&mp=1
        教育理論與實務非源自真空,必受其文化影響。引進他國理論與實務時,如未考慮其孕育發展的文化脈絡,將導致「橘踰淮為枳」,水土不服的現象,不但無法解釋我國的現象,也無法解決我國的問題。因此文化如何影響教育、教、學是個重要且值得關注的議題。
        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研究團隊從文化角度探討學生在上課提問及回答的情形,研究顯示在西方人的眼光中,華裔學生在課堂上大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課堂上非常安靜、鮮少參與討論,也鮮少問老師具挑戰性的問題。國內調查顯示大學教師較常採用的講述法,學生認為幫助較小;較少採用的師生問答互動教學,反而學生認為幫助較大。
        此外,學生認為上課回應老師的提問以及問問題能夠留給老師好印象。然儘管師生互動教學對學生幫助較大,課堂提問與回答能留給老師好印象,但學生在課堂上卻總是沉默不語,形成相互矛盾的現象。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專欄] 臺灣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困境 (附媒體素養教育網路資源)

文 / 周紫陵

        媒體作為訊息傳遞、教育大眾的媒介,在當代社會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受惠於科技的發展和普遍化,現代公民除了被動的接收資訊外,更可以主動組織訊息,向外傳播,資訊來源日益多元,卻也趨向紛雜,媒體素養的培養因此成為當務之急。英國、加拿大、澳洲、美國、日本都已將媒體教育涵納於正式教育體制中,我國國民教育上亦涵括媒體素養的紮根,臺灣媒體素養教育的開展已有相當時日,但在教育政策上尚有概念與實務面的問題。

媒體素養教育的意涵
        媒體素養教育以公民為教育對象,旨在「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以成為形塑國家與社區文化品味的媒體公民」,含括面向十分廣泛,包含增加電視、網路等不同媒介性質的認識和近用、促進對於文本產製過程的認識、獨立產製的能力以及理解與批判資訊內容;其中,教育部針對在學學生發展在正式教育體制中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

[中學教育新聞] 2013/4/21-2013/4/27


懶人包 三分鐘了解十二年國教
十二年國教15個就學區 免試與特招資訊
十二年國教大事紀
十二年國教 國中畢業升學路徑
十二年國教關鍵名詞
十二年國教 各就學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彙整


互動學習 家長憂學生難管
嘉義市引進日本學習共同體創新教學,自願實施的教師及學生家長都肯定有助激發學生興趣、開發潛能,但有教師擔心學生課外補習多,影響預習,另有家長擔心互動學習會讓教師管不動學生。
畢旅需先課程設計 高市教師擬抵制
目前畢旅中的教師費用,許多是由承辦的旅行社以服務回饋處理,引發部分人士質疑「圖利老師」。教育部上月14日邀集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代表開會討論,做成「畢業旅行視同校外教學」決議,教職員隨隊視同執行公務,費用由學校或主管機關編列。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轉貼] 如何媒體識讀?媒體研究與教育的新趨勢 / 須文蔚


全文轉貼自http://dcc.ndhu.edu.tw/poem/paper/49.html

解決媒體亂象  重新學習看媒體

台灣媒體怪象中最匪夷所思者,不是媒體內容不堪入目,而是當孩子們被靈異節目嚇得不敢入廁,或是大人們眼見綜藝節目內容日趨低俗,家長們和老師束手無策,只好到新聞局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哭訴陳情之餘,進而要求主管機關管一管電視。這些來自公民社團的壓力,往往正可以被政府利用,淪落為國家箝制傳播自由的口實,而社會大眾渾然不覺其中「事有蹊蹺」。
有趣的是,當政府恪守分寸,無意介入媒體內容管制的議題中,失望至極的家長團體喊出了「關掉電視才能救孩子!」的口號,語意淒切、絕決,彷彿電視是一隻巨大的怪獸,更貼切的描述應是無所不在的惡魔,無時無刻不以巫術蠱惑、宰制著一般大眾,當人們無所遁逃時,決戰時刻,只好大聲疾呼:「一起關掉電視,拒看電視」。這種玉石俱焚的方法,要大眾割捨最即時、最方便取得資訊的媒體,要大家放棄每日可以輕易獲得的娛樂,只怕沒有人捨得,如此一來,而再義正辭嚴的呼籲都顯得陳義過高。
如果政府不該管,民眾又無法團結起來拒看電視,那麼有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尷尬的窘境?全民重新學習看電視、讀報紙與聽廣播,或許才正是正解。當閱聽人都耳聰目明後,懂得分析、批判、選擇適宜的內容與節目,就能把媒體馴服於腳下,而非處處受制。

[轉貼] 從「思考多元」到「表達多樣」的媒體素養教育/鄧宗聖

全文轉貼自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3/article.php?storyid=620

  在一次教育部舉辦教師進階研習媒體素養教育的現場,我參與「媒體議題與融入式教育的對話」座談,教師們參與踴躍,並且把課堂中教授媒體素養的問題開放給現場討論。記得在座談會開始前,蒐集到許多的問題中,有一個問題很有趣,老師們提問說:「語文表達未成熟的孩子能學媒體素養嗎?」,我想對於媒體素養的老師們而言,真正想問的問題是:媒體素養教育強調的批判性思考與近用表達之理念,能教嗎?這是促使我想寫這邊文章的動機。
  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這個字有不同的意涵,當我們說:「我正在思考他說的是什麼意思?」此處的「思考」與「回憶」同義,當我們說:「你好好思考你正在做什麼事」這個「思考」似乎是要提醒「專注」。當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強調:「若公民能夠批判性思考,那麼...」,此處的「思考」表達一種「反省」的信念,有「三省吾身」之意,在一定的框架(像是為人謀而不忠?與朋友交而不信?傳不習?)下,進行反思。

版型採用www.templateism.com的FlatMag Responsive Blogger Template. 技術提供:Blogger.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