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獨賣新聞並於十一月八日至十四日連續五個週間於頭版專欄「要改變嗎?六.三.三制」討論此議題。這篇將進入最後的尾聲。
「高中四年」?
在群馬縣太田市的一所高中小學校[1]國小部五年級的自然課程中,印度籍的老師出示河川的照片,希望學生發表意見。學生們用流利的英文回答:「The river is very large. Water flow is slow.」太田市為日本的教改特區,在2005年創立了這所學校。這所學校為學校法人營運的私立學校,市政府出資一半。目前大概有九百名的學生,目前教師約有半數為外國籍。除了國語等部份的科目之外,數學、自然、體育等課程均以英文授課。
該校小學部的副校長井上春樹表示:「正因為本校是高中小學校,能夠完整地培養學校的英語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我們不會被考試限制住,而能夠採行有特色的教學。」這所學校十分重視報告以及討論,而國際交流以及志工服務的機會也很多。國中部一年學生的多益成績比日本目前大學生的平均成績還要高。
屬公眾領域著作
明年春天,小四入學的第一屆十七名學生要畢業了。[2]在這十七人之中有一名學生將外國留學,而也有不少學生期望在進入大學之後有到海外留學的機會。高中部二年級的向山美緒說道:「我希望未來能在開發中國家中找個能發揮英語能力的工作。」
而在公立學校方面,中小學校大部份是市町村立[3]的,而高中大部份是由都道府縣設立的。目前還沒有公立的十二年高中小學校。東京都教育委員會將2017年度設立高中小學校設為目標,這將為日本首例公立高中小學校。本計劃將於東京都立武藏高中及其附屬國中之下再設立都立國小,並以培養優秀的數理人材為目標。
在進入這所學校的小學部前,需要測試學童的數理性向以及能力,並且在國小部安排特別擅於教學的老師。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時授課著重於基礎計算、自然觀察以及實驗。小五到國二時則上的是比課綱要求更難的課程。國三到高三時則是學習較前一階段更為專門的內容。這所學校將視學生發展的程度而獨自將學制改成「四.四.四制」。「四.四.四制」在日本教育改革實行委員會中也曾被提出討論。
東京都知事猪瀨直樹在記者會時興致勃勃地說道:「我希望未來能培養出許多像山中伸彌教授一樣能得諾貝爾獎並活躍於世界舞台的人材。」
在私校方面則是已經有不少早期創立的高中小學校。玉川學園的石塚理事指出:「雖然一般而言大家授課的進度都較課綱早,但是實務上常在高中、國中、國小轉銜之間遇到障礙。」玉川學院對此現狀檢討後決定於2006年將課程重新安排為「四.四.四制」。學校校舍的分佈也直接依照「四.四.四制」分為三塊。
該校目前也鼓勵小學部教師取得中等教師證,如此便可以打破高中小的區分共同指導學生。將高中延長至四年最大的目的是讓學校在各學習階段的銜接能夠更為順暢。
而將高中延伸為四年的想法,最主要的範本是於70至90年代將高中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的美國。「日本的高中生在被考試追著跑的狀況下,不知不覺就度過了高中階段,如果有四年的話就能好好思考未來方向並且放心地學習了。」石塚理事如此期盼。
「地區自主的彈性制度」
在一張畫有人體圖的大塊帆布上,高二學生拿起畫筆塗鴉,使得人體圖上看長出了不少螞蟻。這是一所加州公立高中美術以及生物的合科教學。該堂課的老師表示:「螞蟻象徵著細胞增殖。學生們在學習癌細胞的相關知識之後,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
」
這所學校是在2000年由當地IT產業出資成立的,學生年紀相當於日本的國三至高三,共約600人。這所學校以科學為重點,數學以及物理、社會和英文一組一同教學。一年大概有三千人來這所學校視察。
這所學校的CEO表示:「在網路可以得到所有資料的當代,相較於知識量的多寡,能夠團隊合作解決社會問題才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材。」這是一所被當地教育委員會認可具有教學自由的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雖然這所學校不採用全國或全州通行的課綱,但是大學升學率高達98%,甚至也有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該校CEO認為,這是因為學校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設計課程,這能夠符合美國各大學對於高中生的論文或是高中時期各項活動參與的要求之故。
九年級的鬼久保賢人如果生在日本的話會是個受考試壓抑的高中學生。但他在這裡以物理為強項,為去年全美冠軍的科學團隊的一員。他說:「和夥伴們一起解決問題的課程很有趣。」
美國隨著地域之別而有許多不同的學制以及課程內容。美國優秀的大學也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學生,最近在美國也漸漸興起讓高中生接觸大學程度的課程。在美國有以優秀的學生為對象教授大學程度課程的「AP Class」[4]。全美大學以及高中成立的教育團體提供了微積分、歷史及等英文等多樣的科目。而在高中時期取得的學分在大學時也可以認定抵免。由於學生的興致很高,又能提早適應大學教育,因此近年實行的高中多了起來。
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近郊的一所高中設立了20個學科的「AP Class」。負責經濟學的老師表示:「雖然高中老師的人力是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這個制度能讓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提早出發,也比較容易提早畢業。」
雖然在日本高中生也能取得大學的學分,但僅限於很小的一部份。即使某些學校被指定為研究開發學校,但是改革也僅限於公立高中、國中、國小之內。
在日本能夠實現隨著地域情況或是孩子發展而調整的彈性制度嗎?政府的教育改革實行會議,大家都在看。
◎譯者按:
日本的新聞媒體在討論學制時並不單純地引用國內學者或是家長、教師團體的說法,而是放眼全球尋找可能可以做為國內借鏡的案例。同時媒體也不僅只提出了無關痛癢不負責的批判,反而是在收集完大量的資料之後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這或許也可以做為台灣媒體在未來討論教育議題時的典範。
在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朝日新聞所持立論建議政府在學制的設計上應該隨著地域以及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保持一定彈性,並且尊重學生及家長的個人選擇。在城鄉差距以及各人學力差距漸大的台灣,這不失為一個可行的制度設計方向。再者,台灣已經實施十二年國教了,如果不趁此機會將十二年的課程以及學制做通盤的檢討並且重新設計,即使投注再多教育經費,既有種種的教育問題依然無法改善。
除了保持彈性以及通盤檢討之外,更重要的是台灣社會對於教育議題的討論常停留在單純的直覺性判斷,大多的教育議題無論是正反雙方往往都沒有提出論述,停留在粗淺的隔空交火。在翻譯這則新聞時,筆者十分佩服日人對於教育議題的關注,無法想像台灣是否也能連續五天在頭版以專欄形式討論制度改革並提出實質建言。過去台灣十二年國教或是曇花一現的學制改革議題,報紙上僅看得到少數官員以及利益團體的言論被冠以聳動的標題,以刺激議題帶來的銷售量。這種狀況不僅消磨了大眾對於教育議題長久的熱情,更有不少民眾因此被流傳的錯誤訊息誤導致使教育議題難以在檯面上公開討論。
教育制度是永遠不可能找到一套十全十美通用百年的設計,在制度的設計上要保有適度的彈性並且持續檢討、討論才能隨時修正迎上國際競爭。在缺乏對於教育議題深層討論機會的台灣,革新不是難以推動便是僅由少數階層把持,長久下來自然難以發展出符合當代的制度修正。而這些深層對話需要大家持續關心教育議題。對教育議題有興趣的你,可以從定時閱讀台大教育學程小報開始做起。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