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高中英聽、國中本土語文課、性平法草案修訂、技職產學落差、免試入學模擬填志願
[國外] 原住民教育、道德特別科目、泰國加強技職教育、大阪挑戰教師測驗、德國義務教育
國內
一○三學年度第一次高中英聽測驗成績昨天出爐,全國十一萬多名考生中,有三位考生零分,一二一一人滿分。成績分布顯示,高三生英語聽力有明顯城鄉差距,北部生成績最好,東區、離島生英語聽力最弱。
今年第一次高中英聽測驗成績出爐,全國11萬0915名考生中,有三名考生的原始分數得「零分」,40道題目中完全聽得霧煞煞,沒有一題聽得懂;另有1211人拿滿分。四級許可評分拿最高「A」級考生占19.54%,比去年第一次測驗減少3.98個百分點,更比100年首次試辦少了24.64個百分點。
加強偏鄉英聽 教部:增正式教師及設備
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蔡佩玲感嘆,東部國小的英語老師,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代課老師,流動率大,學生每學期都得努力適應新老師的教法,「英文怎能打好基礎?」
國中教本土語文 107學年實施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在立法院重申支持將本土語文課程納入12年國教課綱國中必修課,比照現行國小每周有1節課。最快107學年度實施,國中小學生可在閩南語、原住民語、客家語及新住民語中擇一修課。
教育部修訂性別平等教育法草案,首度將「性別變更」,明文列入校園多元性別的保護對象;草案也將師生戀,提高到法律位階來規範,規定老師在教學、指導學生時,不得發展有違專業倫理的師生關係,但無罰則,交各校依個案處理。
隨著少子化減班,教師早已供過於求,但為何有人寧可一年連考30幾次,仍不放棄搶公立教師鐵飯碗?除因待遇好、有月退,和私校勞動條件差也大有關係,很多人寧可當流浪老師,也不願到私校忍受次等的條件待遇。
代理代課教師多 「派遣變新寵」
代理代課教師多 「派遣變新寵」
少子化趨勢影響,各級學校學生人數逐年下降,政府除減班因應,教師職缺多數遇缺不補,廣聘代理、代課教師應急。不過,代理、代課教師流動率高,甚至還靠仲介覓才,議員質疑,大量晉用恐犧牲學童就學權益。
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要找一個黑手卻是難上加難,不只台灣,兩岸都面臨相同的產學落差困境。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校長俞濤昨天表示,在上海「好的鉗工,比好的研究生還難找」。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洪一說,該校畢業生一年後的離職率竟高達四成,且工作越換、薪資越低。
十二年國教明年正式上路,但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又多又複雜,該怎麼填志願?學生、家長都一頭霧水。教育部建置完成「志願選填試探與輔導系統」,讓今年國三學生模擬3次志願選填,了解自我的興趣和優勢,目前正進行第一次模擬選填志願。
國外
週四公布的一份新的報告指出,安大略省的學校對於82%的原住民學生並沒有提供足夠的文化及歷史教育。
大阪府教育委員會於10月25日公布,明年度舉行之教師甄試,將首創以大學2、3年級學生為招募對象的「挑戰教師測驗」(暫稱),以及早確保師資來源,成績優秀之學生,將免除正式教師甄試時之筆試初試。
關於中小學品格教育課程化議題,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科學部)決定將另設與國語、數學不同的「特別科目」。
為迎接2015年東南亞國家協會經濟共同體(AEC)整合,泰國教育部將加強技職教育,鼓勵7萬5,600名初三畢業生繼續在技職教育機構深造。
美國教育部公告將讓各州自行決定是否暫停一些目前在數學、英文/其他語言課上的考試,並提出「彈性的雙重考試」方案,讓符合條件的州可選擇採用自己制訂的考試或是採用聯邦統一的考試。州政府可以選擇用自己州內的考試取代部分或全部的統一科目考試。
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轄下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舉辦、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協辦的「幼稚園教育國際論壇」於本(102)年10月24日假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論壇邀請了來自英國、美國、法國、韓國和新加坡的幼兒教育專家,以及3位香港學者就幼稚園教育作出多角度的討論、交流,並分享經驗,吸引近千名幼稚園校長及教師參加。
德國的義務教育法規各邦不同且由各邦之學校法 (Schulgesetz) 或憲法所規範。大致上可將它分為“全時義務教育”(又稱一般義務教育) 與“半時義務教育”(又稱技職義務教育) 兩類。全時義務教育的一般而言為年滿六歲開始 (提前入學方案例外),而全時義務教育的年限則各邦有所不同。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