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專欄] 假如教室像電影院......

晚上11:25

文 / 柯俊如

民國51年,初中聯考的作文題目是「假如電影院像教室」,當時引起了不少爭議,議會甚至要求教育局長說明這個題目的用意。而有趣的是,當年的考生多半都把這個題目記成「假如教室像電影院」,代表對於考生而言,後面這個命題比起前者而言更有說服力,才會在多年後回想起來認為要考也是考後者。
       
在開始思考「假如教室像電影院」之前,我想先問個問題「為什麼教室要像電影院呢?」。當我們希望教室像電影院時,代表有個前提「教室和電影院是不一樣的,而且教室比起電影院,是……的」,因此,讓我們先來討論教室和電影院的差異。
教室是什麼樣子的地方?很容易的,我們會聯想到一群學生坐在台下,聽老師講解課文或檢討考卷,頂多再做些實驗。
       
學生在教室裡,依照已經固定且不是由自己安排的課表決定時間的分配,並依照同樣是固定且他人安排的課本內容吸收知識,這些安排不一定是學生感興趣的,若問學生為什麼要在教室裡學這些東西,恐怕多數答案都是為了考試,至於考試的目的是什麼,似乎就是為了排名、升學、工作、家人期望等。
       
另一方面,老師由於有備課及教學時間的壓力,講解的內容往往只限於教科書的範圍及其本身擁有的知識,傳授方式則多半是單純的講演,學生常處於被動的吸收,有時還會有一些額外的規範—不能講話、不能做其他事情,不免加深學生對於教室的負面聯想。
 
那電影院又是什麼樣子的地方?雖然許多影片極具教育意義,但是我們不會想到一群學生愁眉苦臉地坐在電影院裡,就算進入電影院需要花錢,卻會發現學生因為花了錢反而更加期待,並在看電影的前後主動尋找更多資料或形成深入討論的社群,就算他們一開始不一定有學習的出發點,但在無形中卻學習到更多。
       
事實上,電影播放的時間比一堂課還要長,理應更易消耗學生的耐心和專注力,但是由於聲光影像的刺激較多,加上許多電影說故事的手法令人彷若身歷其境,即便沒有形體上的直接互動,卻在心靈上促成更多交流。何況,電影的內容不會受限於教科書,其展現的是導演想說的故事,也能呈現出比起課本更生動寫實或更奇幻的畫面,更容易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

目前,在教室裡雖然也會配合課程設計播放電影,但是對於學生而言,教室不會變成電影院,就算老師帶著學生直接進入電影院上課,恐怕兩者仍然不會完全一致。
       
不一致的最大原因或許是來自於學生對於「學習」的定義與感受。學生會因為這堂課可以看電影而鬆了一口氣、提起更多興趣,但是學生也會想到看完電影後可能要寫的學習單、要考的測驗、要做的報告,這些「學習」的內容會讓學生在看電影時失去了自己進電影院時的快樂。再者,老師安排的電影和自己選擇的電影在心中的價值就是不同,就算對於老師安排的電影很好看或和學生的興趣一致,還是會減少學生選片時那種自行探索的興奮之情。
     
 因此,若真的要讓教室像電影院,那不只是在教室裡放映電影,也不只是把電影院的所有設備、氛圍都依樣畫葫蘆地在教室裡再現,更重要的或許是,教室能提供更多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以及改變對於「學習」的定義。讓學生在教室裡也能像真正在電影院裡一樣,可以不受考試或作業的限制自行自由發想,從他們有興趣的方向切入自主延伸學習。

但是,若真的如此,則會面臨無法統一衡量學生學習成效以及確保學生學習後獲得一定能力的問題。追根究柢來說,是教室和電影院在本質上的不同,使兩者難以劃上等號。
       
教室裡教的東西主要是國家或學術社群認為重要的知識,目的是為了讓後輩透過教育承接上先人的步伐;電影院播放影片的目的則十分多樣化,即便在某些意義上有助於教育地進行,兩者畢竟是不同的。如果說教室會使學生對於國家或學術社群認為重要的議題產生「相關」,並因為曾經在教室裡聽過而增加日後自行認識這些議題的可能性;那電影院將使學生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產生「相關」,學生可能會因為社群推薦、國家認同、商業宣傳、藝術鑑賞等各種原因,自行選擇了一個電影、認同了這個電影想表達的議題,並在日後自行關注這些議題。
     
 若硬是要讓兩者成為彼此,反而會使兩者原本能發揮的功能受到限制。或許,我們可以改為想像「教室能如何善用電影的長處和電影院的特色,讓全部的學生都能產生更大的學習效果」,或是反過來想像「電影院能如何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即使不在教室中也能自主學習成長」。
       
舉例來說,老師可以了解學生有興趣的電影有哪些,主動從學生有興趣的選項中出發設計相關課程。像是前陣子,不少學生都很想看電影「悲慘世界」,看完此片後,會激發的學習興趣可能包含對於當時歷史背景、音樂劇的發展、雨果和法國等的進一步認識。
       
若只是自行去電影院看完,那或許就只會到網路上蒐集一些影評、了解主要相關輿論為何,頂多再參與一些電影座談會,了解導演或知名影評人的看法,但不一定會和學校課程結合或知道能如何更有系統的學習。
     
 然而在教室裡,老師就能有方向的引導同學討論問題、接受學生所有對於這部電影天馬行空的想像,接著再進一步補充更深入的延伸閱讀資料或比較有系統的相關知識介紹,再有技巧的和學生正在學的課程結合,讓看完電影後的學生不只是多了一個可以和他人討論的話題,或只是只吸收了一些網路上的二手資料,而是能胸有成竹地和他人討論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理解。這樣一來,就能讓教室發揮比起電影院更進一步的功用。

最後,針對「假如教室像電影院」這個題目,我還有一個問題。目前倡議將最新科技應用於教育的,似乎都來自教育界或科技界,或許是因為急於想要傳授知識、或想要挑戰最新科技的能耐。但是,身為一個學習者,難道想要吸收知識的意願或使用最新科技的能力不如倡議者嗎?或許他們學習的方法和內容完全無關乎「教室」與「電影院」,甚至可能偏離了一般對於「學習」的想像呢。

Written by

We are Creative Blogger Theme Wavers which provides user friendly, effective and easy to use themes. Each support has free and providing HD support screen casting.

1 意見 :

  1. 請問,聯合報當時有登出這次聯考作文的首選作品,有人可以查出原文嗎?

    回覆刪除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