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曉蕾(亞洲周刊26.9.2008)
全文轉貼自http://leilafeature.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47769
九月踏入新學年,台灣大約有一千個孩子不用上學校,他們都獲得教育部批准可以「在家自學」。其中兩個,是十歲的明秀和五歲的明哲。他們的父親陳怡光批評學校教育已經跟時代脫節:「為什麼要用十八年,去鞏固一個未來不會發生的事情?」
明秀在英國出生,回台灣才唸了一年幼稚園,四歲便開始在家自學。「幼稚園的家長都在籌謀哪間小學好、孩子要先懂得什麼……我們光聽就覺得煩擾!」陳怡光解釋,他相信現今電腦普及,學習不再需要傳統般逐級累積知識,人們隨時都可以上網吸收各種各樣的資訊,最重要的,是自學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陳怡光擁有MBA和國際研究碩士學位,波蘭裔的太太又是研究台灣文學的華沙大學漢學碩士,兩人自信能提供明秀和明哲,比學校更好的教育。
陳怡光這樣想法的家長,在台灣雖然是少數,可是每年都穩定地增加。
自從一九九八年台北市開始試辦在家自學,直至二零零七年已有九百四十宗批准「在家自學」的個案,平均每年都增加超過一百宗,今年踏進第十個年頭,僅僅台北市的審批個案達到二百九十一宗,比去年增長接近五成。倡議組織「自主學習促進會」負責人朱佳仁指出,實際個案遠超出政府公布的數目:「很多在家自學不申請的個案,通常是跟學校討論後得到某種默契的。」
為什麼不接受政府九年的免費教育?
主要原因是不滿台灣的教育制度。台灣推行教育改革十三年,但政府官員已經不只一次公開承認「教改失敗」。過去升上高中的「聯考」制度,把台灣分為十五個招生區,各區順應情況自行設計試卷,教改後改為統一的「基測」,結果三十多萬考生不論城鄉都是考同一份試題!原意是放寬升讀高中的標準,「聯考」不再是唯一標準,「基測」作為測試的門檻,再採納其他多元能力的評量,現實卻剛好相反:統一考試帶來史無前例的考試壓力──補習社的數目在這十年增加了四倍,接近一萬八千間!
台北縣申請在家自學的原因報告中,42%是為了「避免傷害」、「快樂學習」,而因宗教、品德教育、教育理念等的不到15%。資料也顯示中低社經家庭申請在家自學有增加趨勢,父母學歷高中以下的比率增加,但還是超過一半有大專學歷,而每一百名申請者中,起碼有五位家長是專業敎師。
連教師,也對學校投棄權票。
自主學習促進會表示,目前台灣在家自學有多種型態:第一種是個別家庭自行帶孩子,例如陳明秀和黃璿哲;第二種是「共學」,幾個想法相同的家庭,聚在一起,例如新竹呂立聰等幾個家庭,讓孩子接受無為而治的道家教育;第三種是團體,近幾年如兩後春筍不斷冒起,每一個都有獨特的教育理念。
最著名的團體是「讀經派」,主要推動者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副教授王財貴認為學習數學等自然科學要從淺到深,可是語文屬於「蘊釀式」學習,應該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大量儲存四書五經等古文,不用懂,就是背,認為這樣的孩子氣質良好、思維清明,稍後也能應付數理化的課程。另外一些團體往往具有宗教背景,包括強調家庭合一的「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注重品德的「德珍實驗教育協會」等。台中一群教師也即將成立「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希望支援在家自學的青少年,這個暑假他們剛興辦「青少年自主學習營」和組織「青少年學習資源中心」。
鼓吹在家自學的民間組織不斷發展,台灣政府亦不斷受壓修改法例。今年五月公布修訂《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辦法》,教育部原本要求在家自學的孩子必須比學校的學生多兩年時間,滿二十歲,才可以參加同等的學力檢定,投考大學入學試,如今年齡應要求下降到十八歲,等於撤走一道關卡。
但民間組織依然不滿,朱佳仁解釋台灣的大學入學申請有兩階段,第一階段稱為申請甄試,學生必須參加一月底舉辦的學力測驗,但是現在自修學力鑑定考試的舉辦日期在四月,學生等於損失了一次上大學的機會,只能參加七月辦的指定科目考試,所以自修學力鑑定考試必須在一月前舉行,才會讓在家自學生擁有同等上大學的權利。
陳怡光揚言最終是希望爭取「教育券」,要求政府把每位學生每年十萬台幣的教育經費,發還給在家教育的家庭:「這十萬塊作為拼經濟的『愛臺建設』的實踐方式之一,總比拿去蓋『馬奮館』來的有意義多了吧!」
儘管爭取的聲音日益響亮,但檢視台灣在家自學的發展,仍然有不少現實環境局限。
兒子曾在家自學的母親高瑞穗認為,台灣在家自學的孩子到底佔少數,政府始終不會正視這些孩子的需要,家庭背景容許孩子到國外留學的,比較有條件讓孩子在家自學。最近高瑞穗便知道有一位家長把自學多年的孩子送回學校唸國三,她說:「去年的『基測』成績顯示,在家自學的孩子的分數普遍只是中下遊,大約二百二十、二百三十分,有些家長開始動搖,想孩子回學校準備『基測』,以免無法升上好的高中和台灣的大學。」
看來「快樂學習」一旦和「考好大學」起衝突,也不得不折腰。
box:在家自學有法
英國早在四十年前已經有法例容許在家自學,美國如今在家自學的人數,估計超過二百萬人,加拿大、紐西蘭、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都有在家自學的制度,但在香港卻是非法的。
教育界普遍認為在家自學的運動來自美國教育家John Holt,他兩本著作《兒童如何失敗》和《兒童如何學習》在六十年起引起廣泛討論,主要論點是:「兒童的學習是獨立,而非集體。」因而鼓吹「拒絕學校」、「廢除學校」。
在台灣,在家自學被視為權利,每位孩子有同等權利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先是一九九八年台北市教育部試辦,翌年修訂國民教育法,二零零二年正式納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或稱「在家教育施行法」)。
執行上,小學及國中的學生都必須先申請入學,然後在每年開學前,向學校提出申請,並向教育部指派的評鑑委員提出年度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審核通過後,才可以在家自學。由於學生就算在家自學,學校仍然可向政府領取該生的津貼,不少學校願意接收這些學生。在年度結束前,教育部還要求自學學生有「成果發表」,並定期接受「自修學力鑑定考試」,考試內容根據政府的課程大綱,國中小以「九年一貫」課程大綱為主,高中則走政府的高中課綱。
box:在家學什麼?
十歲的明秀已經在家自學六年,父母批評台灣學校的教育死板過時。
明秀的書房有一個小箱子,放了寫上十多門科目名稱的字條,每次她不想跟媽媽訂下的時間表上課,就會要求抽籤。「我最怕就是抽到漢語課!」明秀嘆氣,媽媽Dorota笑笑回答:「自己抽到自己倒霉!」
明秀要學習中文、英文、波蘭文,由於外祖父是天文學家,很早便接獲天文、生物、地理,爸爸陳怡光說由於學習內容不一樣,很難與同齡四年級的孩子比較:「她數學可能有小五程度,中國語文可能只有小二、小三。但我們不是要訓練天才兒童,是按著她的興趣和需要教育。」
每天下午,明秀都有不同的興趣班:游泳、芭蕾舞、音樂班、童軍活動,確保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互動。
而每年,她都有一個「大型」的主題研習。六歲那年是為寄存學籍的學校,介紹波蘭,她製作了一張地圖,顯示波蘭的地型和森林。去年是「賣麵包」,認真地向父母借錢買麵粉、麵包機等生產工具,設計宣傳單張,向鄰居賣廣告,然後親自做麵包、親自送上門,最高紀錄是一天有八個訂單,一年下來,居然也賺了二、三千塊台幣!然而麵粉漲價,明秀決定「停產」──這倒也是接觸國際經濟的機會。
今年年底,明秀要在一部英語話劇中,擔任女主角,一年來每個星期六她都參加排練。由於決定要到美國唸高中,今年九月開始,她的學習內容還會導入美國高中課程。
如此多樣的學習內容,「老師」都是父母兩人,陳怡光目前打理家族醫療設施的生意,時間比較有彈性。Dorota負責日常授課,坦言有時孩子很不聽話,便會由爸爸接手:「我會離家喝咖啡,透透氣。」雖然比把孩子送學校累得多,兩人還是認為值得。「明秀十八歲便可獨立,就剩下這八年,如果這八年的教育失敗,我們可要花五十年去擔憂!」
為了加強同伴活動,陳怡光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二,會組織在家自學的孩子和父母參加參觀博物館等活動,孩子可以一起玩,家長可以互通消訊,人數已從去年三個家庭四個小孩,增加到今年七月十一個家庭三十二人!他很希望有一天可以彷效美國,在家自學的孩子也能組織自己的運動會和畢業舞會。
到目前為止,明秀還是樂意在家學習,她說身邊很多人好奇:「有的小孩會說很棒!覺得我很幸福,有的大人會問:怎麼可能、怎麼可以這樣子……這類的廢話!但我還是喜歡在家裡學習,因為媽媽知道我的程度,不會浪費時間。」
box:高中以後難自學
十六歲的黃璿哲曾經在家自學五年,可是去年又回到學校,在台北商專修讀應用外文科。
「三年前證實兒子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時,我心頭倒是踏實,那個怪怪的孩子,那個一直讓我懷疑有雙面性格的孩子,終於讓我理解他的真實狀況。」璿哲的媽媽高瑞穗淡然道來,沒有激動,也沒抱怨,縱使她為兒子的教育問題苦惱了很多年。
璿哲唸幼稚園,已經好動又多話,經常影響上課,總是被老師放置在最後一排;升上小學,三天兩頭便忘記帶作業本回家,給媽媽又打又罵,母子都哭作一團。直至最近,璿哲還提起小時的事:「媽媽,你知道我小一時常常想離家出走,或者自殺嗎?」
拉扯到小學五年級,剛好發生「非典肺炎」學校停課,高瑞穗在家帶著兒子唸書,居然發現兒子一點都不笨,因為單對單上課比較專心,學習進度比在學校大有進步。疫症過後,高瑞穗決定向台北市教育部申請兒子「在家自學」。
在家唸完小學課程,兒子主動要求在家唸中學,高瑞穗嚇一跳:自己才中學學歷,怎麼教?
璿哲很堅持:「在學校,有時老師教一遍我就懂了,可是大部份同學不懂,要聽老師反覆地教,很無聊;可是有時不懂,舉手發問,老師又以為我搗蛋。在家裡,有不懂的再找答案,快樂得多!而且如果我回學校唸國中,就沒可能繼續學鋼琴、小提琴和圍棋了。」根據學校的教材,購買有答案的「教師用書」;不明白的就上網找資料;再不懂的,圍棋學校有的家長是校長,可以問功課;部份理科需要用實驗室,才去寄存學籍的中學上……
小學的老師很反感,直斥:「你們把孩子帶回家教,那麼我們要教誰?」中學守衛室的伯伯看不慣這學生只上一堂生物課便走人,曾經不讓他離開;朋友圈子亦有非議:「你這媽媽,也太竉孩子了吧!」
一直到璿哲去年在升高中的全國考試「基測」中,拿到262的高分,消息登上報紙,身邊的人才漸漸接受。「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學習方法,我很幸運,帶對了。」高瑞穗說:「如果沒有那幾年在家自學,起碼他現在不會有這樣的自信心。」
只是在家自學的路,再走下去,就踢到鐵板。去年政府仍然規定在家自學的學生,二十歲才能考大學,可是台灣又規定男子滿二十歲若沒有在學,就得服兵役,為免璿哲要當兵,高瑞穗不敢讓兒子高中也在家自學。
璿哲進台北商專修讀應用外文科,第一學期因為交了女朋友,成績大受影響,母子一度考慮要否繼續在學校唸書。「在學校很浪費時間,還是在家能學多一點。」璿哲說。
教育部在今年五月修正「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辦法」:在國中小學階段曾經自學的孩子,也能在十八歲考大學。可是高瑞穗不相信政府:「馬英九上場,誰知道新政府還會否執行前政黨教育部的指令!我們到現在還沒收到容許在十八歲考大學的證書,我不會冒險。」
高瑞穗要求兒子放棄戀愛專心讀書,第二學期成績漸漸拉上來,目前暫時的計劃是繼續唸台北商專,等兒子心智比較成熟,然後申請當交換生去美國唸書,或者到日本留學。
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