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轉貼] 少了一堂課?從法國哲學課程看台灣人文教育 / 沈清楷

[轉貼] 少了一堂課?從法國哲學課程看台灣人文教育 / 沈清楷

全文轉貼自CASE PRESS文 / 沈清楷         在台灣常被視為無用之學的「哲學」,在法國卻是大學會考的科目,每年的命題更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從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我們得以重新省思,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取得社會的入場券,還是一種完備自我的途徑? 思想洗禮,一代復一代         每年六月法國在升大學的高中會考期間,各大報總有個重頭戲,就是沸沸揚揚地預測當年的哲學題目是什麼?網路上甚至有許多付費網站和社群,告訴學子如何寫一個哲學申論題。就像所有考試一樣,這段時間學子們處在高度壓力之下。題目一旦揭曉,學生便得從早上8點考到中午12點。         這些考題依學科性質分為文學、科學、經濟與社會、專業技術四組,每組有三題,其中兩題申論,一題是文本解釋。法國各個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往往大張旗鼓地請來學者、教師,激情而理性地評論考題或提供解題服務,在社會上掀起一連串討論。         這些題目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除了比寫作技巧和理性的論證之外,再來就是競爭年輕心靈的深刻程度。在這段期間,哲學家的幽靈不斷出沒在報章雜誌上, 被引用也被批判。這個時刻,不僅是對法國青年學子的思想考驗,也刺激著成年人的公民意識,去反思、質疑當下的處境,企圖尋找存在的最佳出口與可能性。台灣 熟悉的沙特、西蒙波娃、傅柯、德勒茲、德希達、阿宏等法國哲人,在青少年時期都必須參加這個哲學會考,在他們年輕的歲月中,同樣也不停地穿梭在哲思的時光 隧道中。         年復一年,新世代的學子們就這樣閱讀著前輩哲學家的文本,一起進行思想的試煉。這令人好奇的景觀,來自於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傳統。 哲學教育,無分階級         受到天主教耶穌會開辦中學的啟發,法國從十九世紀拿破崙第一帝國時期開始,便將哲學被列為中等教育的必修科目。拿破崙恢復了大革命所推翻的大學體 制,並於1808年確立了高中會考制度。要進入大學的候選人必須年滿16歲,並且需通過一連串希臘、拉丁文學作家、修辭學、歷史、地理和哲學的口試測驗。 史上第一次測驗於1809年舉行,當時有31位候選人通過測試,大部分是布爾喬亞階級的子弟。現在每年大概有65萬名高中生(普通類約33萬,技術類32 萬)參加測驗。         現今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目的並非培養哲學家,也不將對象限制在所謂的大學及同級的高等教育框架中,它更偏向普羅大眾而不是少數菁英,儘管哲學教育對 一波波蓬勃的法國思潮功不可沒。對法國而言,將哲學教育納入國家體制,其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出能夠自由思考、具有批判能力的人。因為這個目的,哲學自由思 考的精神才不會在公民培育的落實過程中,簡單地淪為缺乏反思的道德教育,或是成為國家為了統治、馴化人民的意識形態灌輸工具。當然在歷史上,也不乏國家以 哲學之名,進行思想控制的例子。         那麼,此種高中哲學教育制度,是如何透過思辨的學習,來提升公民的集體素質?...
[專欄] 從法國哲學教育看台灣

[專欄] 從法國哲學教育看台灣

文 / 江玉菁         近來台灣部分哲學研究者積極推廣高中哲學教育,透過觀察歐洲的中學哲學教育,反思台灣實施哲學教育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舉凡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在中學皆開設哲學相關課程,其中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把哲學列為必修課。義大利主要在「思想史」課程中介紹哲學史某些內容;西班牙的哲學課分兩年進行,第一年是公民教育,第二年是哲學史;法國的哲學教育更是歷史悠久且備受重視。         自1808年起,法國每一名高中三年級生皆必須修習哲學課,並且必須通過哲學會考(滿分為20分,10分以上及格)才能進入大學。在一年的哲學課程中,法國高中生認識從古希臘到當代的思想巨人,但課程內容並非哲學史。老師與學生透過哲學家的思辨過程,討論各種概念,例如:理性、信仰、主體性、正義、自我、國家等概念。         法國學生升入高中以後,就開始分科上課,根據個人的愛好和專長選擇文科、經濟科或者理工科。無論是哪一科的學生,上了三年級,哲學都是必修課,文科的學生每周要上7個小時的哲學課,而經濟科和理科的學生也分別要上4個和3個小時的哲學課。         法國的高中畢業會考,通常在6月中旬,簡稱bac (baccalaureat)。大學錄取是依據高中畢業會考成績。法國的高三分人文、理工、經濟社會組。每科的哲學會考都有三題,三題中任選一題作答。2012年的題目是: 人文組: 1.工作可以讓我們獲得什麼? 2. 所有信仰是否都與理性處於對立? 3.請試著評論斯賓諾莎的(Spinoza)作品「神學政治論」(Traité théologico-politique)片段。 理工組: 1.若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能夠更自由? 2.我們是否有追尋真相的必要? 3.請試著評論盧梭作品「愛彌兒」片段。 經濟社會組: 1.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有用處」? 2.自然出現的慾望是否可能存在? 3.請試著評論巴克萊(George Berkeley)的作品「被動服從」(De l'obéissance passive)片段         這樣的考題沒有標準解答,甚至連哲學家之間也沒有一定的共識。法國教育部頒發的課程大綱明訂,哲學課的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並建立理性分析座標以領悟時代的意義」。教育當局為了避免填鴨式教育,不讓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死背大綱,高中會考的題目一向都很靈活,不會出一些瑣碎的問題。    ...
[中學教育新聞] 2013/3/24-2013/3/30

[中學教育新聞] 2013/3/24-2013/3/30

「保6年」 私立國中報考火熱 3月份成了國中私校考季,根據台中市教育局統計,全市今年要升國一的學生約3萬人,私校報名逾兩萬人次,私校熱讓學生與家長熱昏了頭,12年國教實施在即,多數家長認為私中有直升優勢,且高中學費拉平,才造成一股私校熱。 涉弊高中職 獲教育優質認證遭批  教育部昨天公布通過優質高中職認證名單,共447校通過,達全部高中職的9成。但通過優質認證名單,出現去年發生大學申請入學竄改成績弊案的台南私立港明高中,以及無預警裁班的台北市私立喬治高職,全國家長聯盟直批,無法接受這樣的認證品質。 「優質高中職」港明、喬治 教部重審 教育部前天公布優質高中職認證名單,去年發生大學申請入學竄改成績弊案的台南私立港明高中,及無預警裁班的台北市私立喬治高職也通過認證,公信力被質疑。 教部:高中職教師退休 改為85制 公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國中老師退休擬從105年起逐步改為85制,但高中職教師卻將改為90制,得更晚才能退休。不滿受到差別待遇,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擬發起抗議。 基北區特招類PISA 「補教一年商機30億」 基北區明年特色招生擬採用類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的考題,多位立委昨天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中指出,這種考題「高中老師不會出題、國中老師不會教,」類PISA將「累」死師生,反倒是補習班成最大贏家,商機一年上看卅億元。 新竹教育界參訪布魯塞爾「未來教室實驗室」 受新竹縣政府委託,新竹教育大學陳惠邦校長率該校教授及新竹縣政府教育處、新竹縣市中小學校長等一行26人於3月20日上午前來布魯塞爾參訪歐盟「未來教室實驗室」,以了解最新資訊及通訊科技在未來教育上的運用,作為臺灣雲端教育應用於教室的參考。 美國學校視品格教育為提升學生成績利器 許多學校行政主管意識到一度被認為浪費每天寶貴上課時間的學生品格教育實際上可以幫助學生有更好的學習表現。越來越多的研究肯定品格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也目睹這類正面價值觀念轉化為學校風氣之後學生表現的差異。 中國家長為改變孩童的行為 撒謊的機率甚過於美國家長 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網站文章引述一項刊登在「國際心理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的研究報告顯示,98%的中國父母承認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會對小孩說謊。 英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後輔導政策簡介 英國政府對教育的基本政策為「每個小孩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根據Children Act 2004法案,英國政府對於兒福政策必須積極介入保護(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主管機關有與地方形成合作夥伴關係的義務。由於基本政策為「每個小孩都重要」,因才施教(personalised learning)一直是英國教育部施政的重點。 ...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轉貼] 簡報怎麼教?臺大電機這麼教!/ 葉丙成

[轉貼] 簡報怎麼教?臺大電機這麼教!/ 葉丙成

本文轉貼自葉丙成老師的部落格 這裡有葉丙成老師在TA實務工作坊傳授的簡報達人速成密技 這是葉丙成老師的老師的演講--21 Things I've Learned About Teaching         冷冽的12月底,龍安國小某班的早自習,碩一黃冠彰同學正在台上跟小朋友講解LCD成像與RGB三原色的原理。冠彰哥哥在跟小朋友介紹完三原色可以搭配出任何顏色後,突然說起故事來:有天魯夫(漫畫「航海王」主角、「天龍國」一詞源起)跟夥伴在偉大航道中遭遇著名怪獸皮卡丘(口袋怪獸/神奇寶貝主角)。皮卡丘最怕黃色的光砲,可是魯夫手邊只有紅色跟藍色光砲,請問小朋友怎麼辦?小朋友們馬上七嘴八舌的說:「將紅色光砲跟藍色光砲一起啟動,便可以合成出黃色光砲打飛皮卡丘!」。冠彰哥哥誇獎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此時,突然出現一個稚嫩的聲音:「可是皮卡丘很可愛ㄟ,幹嘛打飛牠啦!」。         這是電機系課程「科技簡報製作與表達」的場景之一。這門課是少有的以體驗式教學讓同學學習簡報重要概念的課程。之所以開授此課程,其實源自於10年前我在密西根大學教書時所感受到的震撼。當時是我念博士的第四年,系上有門課因老師出缺而請我教授。在那門課,我在學生期末專題報告的時候,發現每組學生投影片跟簡報都非常專業。美國學生大多比亞洲學生表達能力好,這是我早已知道的。可是每一位都這麼專業?這著實嚇到我了!我忍不住詢問相熟的美國學生為何大家簡報都這麼好?這麼專業?         他跟我說,因為有個必修課「Technical Communications」教他們怎麼做簡報,並要求每位學生跟自己當學期某個課程的學期專題簡報連結,一併作為該課程的期末成果。聽了之後,我十分震撼!也不住的感嘆美國頂尖大學教育實在領先臺灣許多。當臺灣的大學教育多半著重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訓練時,美國大學已體認到工程師只懂專業是不夠的,簡報與溝通技巧必須列為必修加以鍛鍊。當時我暗自告訴自己:如果有一天能回臺灣教書,我一定要推動簡報與溝通的訓練。因為就像美國領先臺灣一樣,我認為這種軟技巧(soft skills)將是我們臺灣年輕人與大陸及亞洲各國年輕人競爭的重要關鍵! 構思         2005年回臺大任教後,因同時開授數個電機專業課程,所以開設簡報課的念頭遲遲無法付諸實現。期間,我常在某些專業課程中,以一週3小時的講演時間跟同學講授簡報的重要觀念,學生反應都非常好。但是,我發現到一個問題。例如我在講演時常告訴同學eye contact非常重要,眼神閃爍或是不看觀眾,都會讓觀眾對講者的可信度有所存疑。同學聽我說的時候,往往都點頭稱是。可是一到期末專題報告的時候,台上同學不是看天、看地、看電腦、看投影幕,就是不看台下的觀眾!         這樣的教學經驗讓我體認到,簡報是不能用「教」的!不管學生聽了簡報概念覺得再有道理,他們還是很難融入實際的簡報行為。因此簡報教育必須要有革命性的設計才行!可是該怎麼作呢?思索多年之後,我的答案逐漸浮現:「以戰養戰!」。但說來容易,到底怎麼做才能創造出「以戰養戰」的環境,讓學生得以在一學期中快速提升簡報能力呢?對於不同的簡報概念,我該怎麼設計對應的體驗式教學法,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進而融入自己的簡報習慣?在2006~2009年這3年當中,這些問題在我腦海裡一直縈繞不去。3年下來,諸多想法慢慢成形,對於開授簡報課程的決心也越來越篤定了! 開課         經過3年的構思,在2009年秋季我覺得自己終於準備好了,「科技簡報製作與表達」也隨之誕生!課程的精神是以體驗的方式讓同學自然而然學會作簡報。課程的主軸特色有三: 一、讓學生體認簡報是一種藝術         每學期第一堂課,我都會跟同學強調:「簡報是一種藝術,不是一種科學!」。科學往往只有一個被廣為接受的答案,藝術則不然。以作畫為例,畫畫不該有一個標準的畫法(雖然有補習班在教考美術班該怎麼「畫」…)。你要怎麼畫都行,只要大部分人都喜歡你的畫,那就是好畫。簡報也是一樣!只要大部分人都喜歡你的簡報呈現方式,那就是一個好簡報。         話雖如此,我們如何在課堂中讓同學對此真正有所體認?如何讓他們在簡報時不要只在乎老師,而是真正在乎所有聽眾呢?另外又該如何讓台下同學能真正用心去聽簡報,而不會台上台下交相混,3個小時睡睡去?為此,我們開發了一個線上同儕評分系統(Electronic Peer...
[專欄] 《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觀後心得

[專欄] 《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觀後心得

文 / 施創譯 片名 : 《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前田哲 導演。         「老師,我們可以決定其他生命的長度嗎?」小花在影片中提出這樣的問題。         到底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又或是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當我們去體會了生命,是否等於我們了解了生命;又或是當我們學習了教育,教育自然會進入我們的心中呢?看完《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以下簡稱:和豬豬),我開始反思我們所學習的教育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我們所體會到的人生又是什麼呢?我們沒辦法控制生命,那人類究竟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到什麼樣的價值呢?         為了更了解這部片背後可能的涵意,我在網站上搜尋了相關的影評,經過反思反芻,我將這部片的心得分為三個部份來討論,首先是這部片的來源、目的,接著討論影評中的一些觀察與反思點,最後則是我個人從影片中所學習的內容。         《和豬豬》這部片其實是從紀錄片翻拍而來,導演受到這部紀錄片的感動,決定將這部片改為由紀錄片轉換成劇情片加以拍攝。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其實劇本是由兩個部分所組成,一個部份是已經預設好完整的架構,另一部份則是空白的劇本,前者是工作人員和影片中的大人演員所擁有,後者則是給孩子去從過程中來思考「生命的意義」。         從網路上的影評中,大致可以分為「生命的價值」、「責任與抉擇」兩個面向。         在「生命的價值」討論中,有些影評認為這部影片很殘忍,把生命的價值給忽略了;然而其他的人點出,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將食物視為生命的一部份,這個課程告訴我們「食物在成為食物之前,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記得胖胖小孩的爸爸在颱風天的車內,告訴星老師由於飼養小P的關係,讓原本不願意吃魚的小胖也開始願意去吃魚,並了解生命的價值為何。         而在「責任與抉擇」上,許多人都視為兩個子題進行討論,不過我認為其實是同一命題下所發展出來的概念。例如討論著重於「這樣的結局是不是負起責任?」,另外也有「可以用多數決來決定價值的判斷嗎?」,更有人提出「因為負起責任而攜子自殺的那些父母們」的激烈觀點。然而有人認為,這樣的過程是「思辨民主」的討論方式,也有人認為重點不在於結果發生了什麼,而是討論過程帶來的反思與進步。         最後則是我自己在影片中的學習與成長。我覺得從觀賞影片的過程中,我學到最多的地方是溝通和信任。         首先講到「溝通」,在過去的經驗中,我發現自己和星老師的個性很類似,都是很容易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例如影片中學生們有時候會稱星老師為「星哥」,也可以看到很多許多肢體、或語言上的接近性。我覺得能夠有這樣情感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等下會討論的「信任」,而另一種則是「陪伴」。    ...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活動] 2013.03.09 教案板書研習活動

[活動] 2013.03.09 教案板書研習活動

        感謝同學們踴躍參加 3/9 的教案、版書研習活動!!!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許多收穫!!!         無法出席的同學也別惋惜,分享教案寫作的李曉蓉學姊之前曾來過台大演講,想知道寫教案的5W(Why我們為什麼要寫教案?What我們要寫哪種教案? Whom我們為了誰寫教案?How我們如何撰寫教案?Whether or not我們如何評鑑教案?)就看看他之前的演講紀錄吧! 若想知道寫教案的3T(-collect、select、reflect)則可以看看蕭文俊老師的分享,如果對於獲得台大與教育部實習績優獎學姊的實習經驗有興趣,也可以看看她的實習心得分享。         另外,大安高工的老師徐芳敏老師則來介紹板書要怎麼寫才好。現在我們多半都已經習慣使用電腦,不過在教學現場板書還是很重要的! 首先,電腦設備如果無法運作,則需要老師現場立刻反應,轉換成板書授課,再者,板書很可能會是教甄的評分項目之一,更是讓學生學習正確書寫漢字的一個機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徐芳敏老師的blog看看,也有以前的講義能了解寫好板書有什麼原則(ex.正確、規範、科學、美觀)和技巧。同學們也可以看看台大演講網裡以前辦的各科板書教學,有地理、數學、英文、生物四科可以參考。         余崇生老師的板書與板書書寫一文中有更深入的板書評分標準和要求,蔡任圃老師的以板書進行課程複習與概念整合一文中則比較傳統板書之於PPT的優勢,蔡老師精緻又完整的板書圖示生物課程非常值得各位同學觀摩學習,文中所提不少概念更是讓人深刻體會到板書的重要性,推薦同學閱讀。               當天,同學們在203和207教室也現場利用小黑板練習板書,不少同學的字都清楚明瞭又美觀,想觀摩看看的話可以到教程學會的FB粉絲專頁看看。平常各位同學也能善用這些小黑板來練習唷!       最後附上之前super教案獎的分享,這裡有五屆的連結 :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intro/epaper/news_61/index.htm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intro/epaper/news_57/index.htm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intro/epaper/news_53/index.htm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intro/epaper/news_49/index.htm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intro/epaper/news_45/index.htm 教案研習講義https://www.space.ntu.edu.tw/navigate/s/AE68A4B2C11A4F9FB2FBD9CB85A34669QQY教案研習影片https://www.space.ntu.edu.tw/navigate/s/291EF550BD1D4C7689EEF3DDB32B94E3QQY板書研習講義https://www.space.ntu.edu.tw/navigate/s/F9CD0BBED2954E2CB4FA581C87539DA9QQY板書研習影片https://www.space.ntu.edu.tw/navigate/s/8C517F3840B241EBB44F8B4479ADFB46QQY ...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3/10-2013/3/16

[中學教育新聞] 2013/3/10-2013/3/16

國二生到高職體驗 新學年起至少一天 全國國二生從101學年度開始,至少得花一天時間到高職參訪,參觀實習工廠或動手體驗,成效顯著。 進技職 拿金牌、獎學金留學 教育部邀請多位技職達人現身說法,他們雖然在學科成績挫敗,但憑著動手做的務實精神,開拓不一樣的人生。 搶先讀! 大學將前進高中開課 高中升學壓力大、課業繁重,但近年來已有部分高中生在學期間到大學旁聽、預讀大學課程。 只會英文不夠 高中生搶修第二外語 「英語是必須,第二外語是優勢。」多所明星高中計畫邀大學到高中開課,輔仁大學第二外語學科中心教授張善禮認為,第二外語是大學到高中開課,接受度最高、最容易成功的科目。 技職生巧思 圖片一秒變漫畫 旅遊累積一大堆相片,卻懶得整理,技職體系出生的李俊輝,開發出「Pomics」網站,能自動整理照片並「一秒變漫畫」。 學藍帶廚藝不需出國 明台開課 學法國藍帶廚藝不需出國!明台中學是法國藍帶餐飲學院全球唯一簽約合作高中,將成立「藍帶明台卓越中心」在台開課傳廚藝。 奧援高職 新北增設「技職股」 新北市教育局為強化技職教育,本月起在中等教育科增設「技職股」專辦技職業務,預計八月起調整課程內容,各高職學校將獲教育局經費奧援,聘請業界達人教授專業技能、添購實習設備。 範圍擴大…安親、補習班狼師 通報不錄用 不適任教師範圍將擴大。性侵、性騷擾前科的教育人員,目前已列入不適任教師通報系統,教育部最近擴大適用範圍,將幼兒園、課後照顧服務人員、短期補習班教職員也納入。 十大女青方麗萍 讓上課變有趣 苗栗三灣國中教務主任方麗萍推動創新活潑教學,成效斐然,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她說,「學生喜歡上課是最大滿足」。 教育工會:課綱應先橫向整合 因應十二年國教上路,教育部正進行高中職課綱調整,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建議,應先進行高中、綜合高中、高職的橫向整合。 102年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 期盼培育高素質教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即將上路,第一線老師是政策成功的關鍵角色,因此教育部宣布今(102)年度為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希望讓全國國中、高中職學校教師在103年7月底前,都能參與五堂課18個小時的研習課程,協助教師做好準備,並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網站單一帳密機制,讓老師線上進修更方便。 南韓外籍配偶及其子女遭種族歧視 孩子在校遭霸凌、上課出席率低、升大學比率低 最近問卷調查發現:幾近五分之二的南韓外籍配偶及其子女遭種族歧視。 非營利組織公布K-12年級學生數位學習的調查結果 超過半數6-8年級的學生能使用平板電腦,此數字與去(2012)年相較增加兩倍。高中學生使用推特的人數也較去年增長三倍,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現在使用廣受歡迎的微博。 非認知評量(Non-cognitive Measures):大學入學評量的新領域 各大學的校長和教授都希望能招收到好奇心強、意志堅定、渴望挑戰的學生,然而這些特質無法以傳統的測驗指標篩選出來,因為標準化考試的分數未必能預測學生長期發展潛力。 線上遊戲融入歷史教學,有效提升閱讀能力 近年來美國中小學教育正致力於推行教學數位化,不僅要求中小學學生必須修習至少一門以上的線上課程,在各州也興起虛擬學校(virtual school),為各學科提供線上課程,研發適合的數位教學法。 英國中學優等生數學程度落後亞洲國家學生水準 16歲時程度差距顯著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近期公布一篇名為:學生數學能力-英國如何與東亞國家相比?之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英國最為優秀的中學生(前10%),數學程度仍落後於最優秀的亞洲國家學生水準有相當之差距,例如臺灣與香港,並且到達兩年的落差水準。 ...
[轉貼] 全方位成長,就在教育實習 / 李曉蓉

[轉貼] 全方位成長,就在教育實習 / 李曉蓉

全文轉貼自臺大教育實習輔導通訊 (師大附中 生物科 實習經驗分享)         「如果你問我能給你什麼,我什麼也無法給你;不過等你離開這裡後,你一定會成長許多。」還記得第一次見面時,我的指導老師這麼告訴我。教育實習是件什麼樣的工作?有人說是非常繁瑣的工作、有人說是天天被差遣的工作、有人說是自己可以設計教案而且付諸於行的工作、也有人說是可以隨心所欲上課還有人幫你修正的工作⋯。在進入實習學校以前,對 於實習老師的生活,既期待又害怕;在開始實習以後,我發現我獲得的遠比我付出的還多!         我的實習學校是母校師大附中,全國每年實習老師最多的學校,在這裡的學生完全適應實習老師的存在,就連正式老師也都接受實習老師進班旁聽,因此我在實習的第一個月大量旁聽所有學校老師的課堂,學習每位老師的上課方式、班級經營、以及呈現「笑話」的方式。我的指導老師是學校資深的女老師,注重個人風格的她,非常強調我要發展自己的教學特色,所以我們很早就談妥我上台教課的時間、範圍,讓我早點開始準備教材;她的名言是「教學重質不重量」,一個成功的實習老師不一定是聽課最多的,也不一定是上課最多的,但一定是最用心設計課程的!         由於生物科實習老師通常都會被分到設備組組,行政實習偏向常態業務,不像學務處、教務處有很多階段性的工作,所以我有蠻多時間可以進行班級經營,正好我的導師實習老師也是附中的校友,非常支持我多跟學弟妹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所以我都會在早自習、午餐、午休時待在班上,同學們常常會來找我談心。身為一個實習老師,在班級經營上的一大優勢,就是和學生年齡相近,學生容易向你傾訴他們的真心話、而且你講的話他們較能聽進去。甚至有一次一位同學放學跑來找我聊天,聊課業、家庭、社團、朋友,聊了兩個多小時才甘心回家。在導師實習的過程中,我常以自身經歷鼓勵失意的學生,人生難免失敗、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未來還是光明燦爛的!         常常聽資深老師說:「教學最辛苦的不是在黑板上這一塊,而是在黑板後那一塊。」他的意思是除了「教課」,如何跟家長相處、跟同事相處、但又不放棄自己的教學理念,是相當累人的。的確,我偶爾就會聽到有老師會跟其他老師聊天、抱怨,尤其附中的家長社會水平高,老師們也都很有主見,溝通上難免有磨擦,這可是比備課、找教材,都難上好幾倍的!         我也是當上實習老師後,才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學生所想的那麼簡單:教務處如何排課?班級學生的分配怎麼做?老師調課時要注意什麼禮節?導師與科任老師如何溝通?學生反應給導師的問題如何解決?人與人的相處貴在包容,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容納異己,溝通的藝術,在教師這個行業格外重要!         除了聽課、待在班上的時間,其他時間我都留在行政座位上備課。許多實習老師不敢上台,或上台後講話畏畏縮縮,深怕自己教錯、誤人子弟,我的指導老師早在第一次談話,就給我強心針:「實習老師縱使沒經驗、教不好,你們的熱情、用心,學生都還是能感受到的!」我上過的每一個班,在我上課時反應也都不輸正式老師的課堂,他們都很專心聽我上課、在我講笑話時捧場地大笑,並且都會在有問題時舉手發問;我覺得這是一種正向回饋,經由實習老師的用心、傳達給學生、因此學生用高度回應給實習老師鼓勵。教學不正也是這樣嗎?師生之間互相信賴、教學相長,這也是我如此嚮往教育工作的原因,讓我可以每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晚上留在實驗室練習板書,我的學生們從圖書館唸完書回家經過,發現實驗室燈還亮著,就敲門進來探望我,看到我一個人使勁地寫著板書,就問我需不需要他們給點建議,他們可以聽聽看我上課的邏輯(因為這兩個班是不同年級的班);剎那間我感動至極,這群學生自己念書搞不好都來不及了,還這麼貼心地想幫助我練習板書、練習邏輯。印證之前一位師培中心校友演講時說的:「實習會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特別的時光。」因為你既有當學生的權利、又有作老師的權力,不但你的指導老師會幫你、你的學生們都會支持你,台大和附中也都給你最多的資源,誠可謂群起而助之啊!         有快樂的事情,當然也會有令人難過的事情,對於我上的同一堂課,接受頗為兩極的評論—有的老師覺得互動良好、有的老師覺得閒話太多、有的老師覺得沒有強調到考試重點、有的老師覺得沒有依照課本邏輯上課⋯⋯而我的個性又非常在意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看法,時常因此消沉難過。有一次,我把這個煩惱告訴指導老師,她很驚訝我會這麼在意他人的想法(甚 至是學生給我的建議),她告訴我:每個老師上課的方式本來就大相逕庭,就像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你無法規定每位學生都要用一樣的方法抄筆記、畫重點,就如同你無法要求每位老師都看好你的教法、喜歡你的風格。未來教師甄試的時候也一樣,評審們想找的是自己的「同事」,而不一定是最優秀的老師;老話一句,她還是建議我相信自己、維持個人特色,何苦把自信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呢?教得好教不好,只要自己教完覺得問心無愧,那就夠了!    ...
[轉貼] 教育實習學習歷程檔案製作要領 / 蕭文俊

[轉貼] 教育實習學習歷程檔案製作要領 / 蕭文俊

全文轉貼自臺大教育實習輔導通訊  講座: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數學科教師 蕭文俊老師 記錄:本校100學年度生物科實習學生 江慶華同學 ■前言──從一通電話說起的故事         為什麼要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誰需要製作?怎麼做?在實習開始之初,相信許多人心中有這些共同的疑問,今天師資培育中心邀請中崙高中蕭老師來為我們解惑,一開始老師不急於回答所有問題,先由一通電話談起他與實習老師們的淵源,述說在輔導過程中發生的故事,「這些都沒用」「還有沒有?」這些實習老師們的口頭禪激發老師的鬥志,既然教育實習學習歷程檔案是實習必繳交的作業,「將錯不如就錯」,開啟了努力輔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工作。 ■教學歷程檔案有多重要?         「教學檔案」是潮流的趨勢。蕭老師開宗明義地指明教學歷程檔案的重要性,除了記錄教學過程累積的知識與經驗外,近年來逐漸成為教學評估及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教師透過製作教學檔案可具體展現出其專業。顯然教學檔案不僅是過往痕跡的記錄,有發展成評鑑工具的趨勢,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若由現在開始奠定基礎,教學檔案製作將會順利許多,請開始勤練基本功。 ■把握「3T原則」         在瞭解教學檔案的重要性之後,接者進入今天講述的重點──學習製作教育實習歷程檔案。蕭老師將製作的重點工作整理列表出來,並提醒大家把握「3T原則」: collect(蒐集)、select(選擇)與reflect(省思), 下面分別敘述各原則的具體作法。 1.collect(蒐集) (1)備課準備的教案、講義、筆記、考卷、文件與學習單等。 (2)參加活動或競賽所編製的文件,如: 科展作品。 (3)學校行政實習編製的文件、行程表等。 (4)隨身帶相機,多拍照記錄,使檔案素材更為豐富。 (5)象徵輝煌紀錄的獎狀與感謝狀,最直接彰顯專長與貢獻。 2.select(選擇) (1)平時整理資料時可先將蒐集到的資料分類。 (2)訂定要透過資料傳達的主題與目的並依據目的去蕪存菁。 (3)定期檢閱檔案,透過實習輔導教師、指導教授與同儕的回饋進行修正與改進。 3.reflect(省思) (1)有思方有得,養成隨時隨地寫下心得的習慣,記錄每刻的感動。 (2)設法讓所得的資訊內化整理成自己的資料,重點不是模仿,而是由此衍生出自己的想法和作為。 ■參考是最短的一條路徑         接著蕭老師以《小鬼頭的崙中傳奇》為例,具體說明教學檔案的製作,與我們分享崙師成長營的影片與成果,亦分享許多成長營所蒐集的照片。蕭老師說明看圖說故事的重要性,勤拍照之餘,也要注意讓每張照片一目瞭然,提供明確的主題吸引讀者「看」懂照片發生的故事,再者將其編輯成多媒體檔案,同時兼具影音效果,可使資料豐富而生動有趣。此外,省思十分重要,可以在每份檔案都寫下一些心得,最後彙整成整體的感想省思。每個人的教學檔案應當要是獨一無二的,由感想省思便能看出端倪,而如何吸收他人的精華轉化整理成自己的內涵與風格,便是逐步累積的功力,可以從思考與體會實習生活發生的點點滴滴做起,細細品嘗實習中的各種感觸,相信能有所得。 ■做事情、練功夫、再精進    ...
[實習分享] 板橋高中 歷史科

[實習分享] 板橋高中 歷史科

文 / 馮邦彥 1.當時為什麼選擇這個學校?並分享面試過程 當初選擇板橋高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離家近」。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過去有一位學長曾經跟我們說,學校輔導老師(指導實習老師)的安排通常是輪流或是抽籤,除非你是校友,特別情商才有可能選到自己想要跟隨的老師。而我的母校並不在台大實習學校的名單內,所以我選擇距離我家的「板橋高中」。除此之外,板橋高中也是我高中的第一志願,選擇它也是完成我高中的志願。 至於面試過程並沒有太多可以分享的。我所經歷的面試,一開始要我自我介紹,而後只有詢問一題「為什麼你會選擇板橋高中?」其實,我覺得自己的回答並不好,但是板橋高中的缺額只有我來報名,所以最後我就錄取了。 2.實習現場和想像中的是否有落差?是什麼樣的落差?(可能是跟學校、家長、學生、教育政策、課程設計等有關的) 在實際教學現場中,讓我覺得差異最大的是學生程度。         我個人在高中的時候是就讀新莊高中,學生素質與教師教法與現在的板橋高中並無太大差異。但是我在實習階段,有跑去建國中學旁聽,發現教法有極大的差距。板橋高中大多教導基礎、課本的知識,所以教法比較傳統。而建國中學則因為學生素質高,我所遇見的老師要不跳脫課本,完全以自己的架構上課,要不就是以討論和發資料的方式教學。這邊,我認為沒有哪種教法是比較好,或是比較正確的。因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就真的需要不同的教法。 至於其他的部分,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觀看角度從學生轉變為師長而已,而這點因為經歷三芝史懷哲,就讓我覺得無甚差異。 而且我們板橋高中的老師和行政人員大多會熱心幫助實習老師,有問題的時候,謙虛地請教,他們都很願意回答,不僅收穫良多,也感受到這裏的溫暖,讓我逐漸習慣板橋高中的生活。 但是我也從其他實習夥伴聽聞一些不順的經歷,而這些多與學校輔導老師有關。所以個人覺得,與自己個性相符的輔導老師能夠讓自己半年實習收穫滿滿,也能過的多彩、愉快。跟自己個性比較不合的輔導老師,則有可能讓自己在這半年的收穫少,過程也較不快樂。 3.實習時發現有哪些特別需要加強的能力?有哪些實習時發現很有用的課程?或是覺得教程能加開什麼課程會更有助於適應? 如同上面所提到,學生的素質不一。先不論十二年國教所帶來的衝擊,我們每個人所到的學校,就有程度差異,而我們在設計課程和安排活動時,就必須考量這些因素。否則,容易成為曲高和寡的情形。而十二年國教推動後,將更有程度上面的差異,那夥伴們可能要思考如何面對一班內程度不一的學生。 在教育學程內,我覺得符老師的課能夠幫助我們思考,不論是各教育議題,或是分組學習,這些經驗,對於我們在教學現場有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我覺得暑期三芝史懷哲幫助也很大。因為在那短短的三個禮拜,我們將直接面對學生,不僅實際設計教案,也體驗教導一群學生的樂與難。更好的是有三芝老師坐在後面觀看,事後不僅直接回饋,更有大型討論會,讓我們能夠改善自己的缺點,也避免重複發生其他人不小心的失誤。 4.在實習現場最挫折/感動/XX的一件事 在實習現場中,我最有印象的一件事情是學生幫我的輔導老師慶生。我們班的小朋友不僅製作大幅海報貼於大樓外面,上寫「恭賀仙武大帝生日快樂,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還拍攝一段影片,除了自己演一齣劇來祝賀外,還找老師教導的其他班級表演,也找我們班任課的其他老師說一些恭賀的話。簡言之,這段影片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與心思。除此之外,還設計一本祝壽卡片集,也購買圖樣客製化的蛋糕。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受到我們班小朋友對我們班導師的愛。 這件事,明確地展現對於他的教學哲學「把學生當成自己兒女來愛」。 5.或許也可以針對實習學校的優良現任教師做個介紹和報導 我要推薦我的輔導老師「張仙武老師」。這位老師是歷史科老師,不僅在教學與帶班上有個人風格與魅力,班級經營上可以「無為而治」四字概括,教學方面則是精要與風趣。也讓實習老師自由發揮,我的教法、內容,老師都會先給與正向的肯定,再提出我可以更好的部分,讓我感受到老師的溫暖。除此之外,老師也樂意讓實習老師旁聽其他老師的課程,不會有太多的阻攔,除非跟自己本業衝突,例如導師班的課。 總而言之,跟隨這位老師,讓我的教學視角更為開闊,也讓我有不同的生命經驗。 6.給在校師培生的建議 在開始實習前,我會建議大家充實自己,可以先熟悉教材。因為,等你開始實習後,生活將會變得十分忙碌,行政、導師與教學,三者並行,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空閒時間去備課。甚至有些老師會在前一兩天才告訴你要上哪一單元,這時候若沒有充足的知識量,那教學的品質將會有所折扣。而且,日後的教甄也很注重教材的熟悉度。所以,可以趁現在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並熟悉教材。甚至透過參加三芝史懷哲,培養自己的實戰經驗。 至於在學校實習的時候,一定有苦也會有樂。在面對苦難的時候,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否則這半年將會十分痛苦。例如:行政實習可能會有許多瑣碎的行政事務,發放便當,處理簽到表,跑公文等等。這些事務看似瑣碎,但卻對學校的運作有一定的貢獻,而且這些事務中,也有學習的地方,例如:如何快速發放便當,不讓老師等待。再者,這些或許在教學中用不到,但是我們日後擔任行政時,這些經驗將十分寶貴。因為,有些學校學生人數少,沒有幹事的幫忙,這時就需要自己親自操刀。就算有幹事,我們有過這些經驗後,也能夠指導幹事,或是體會到幹事的辛勞,進而體諒他,形成良好的同事關係。 ...
[轉貼] 實習歷程檔案、教案製作要領 / 李曉蓉

[轉貼] 實習歷程檔案、教案製作要領 / 李曉蓉

全文轉貼自臺灣大學教育實習輔導通訊第六十三期 演講人︰新北市立江翠國民中學生物科 李曉蓉教師 時 間︰101學年度第1學期實習學生第2次返校座談研習(101年8月31日) 紀 錄︰地球科學科李佳芳實習學生         本次返校座談,師資培育中心安排主題「教案及教育實習歷程檔案製作要領」的演講,演講人為今年教育學程剛畢業的優秀校友—李曉蓉老師,曉蓉老師榮獲第五屆臺大SUPER教案獎、101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並於實習結束當年考取新北市立江翠國民中學。曉蓉老師認真記錄每一刻學習點滴,在檔案撰寫與教案製作有優異的表現。本次返校座談研習,希望能藉由曉蓉老師的經驗傳承,指導本屆實習學生如何有效紀錄並轉化實習成果。 一、實習期間的檔案製作         曉蓉老師認為,實習檔案製作能將記錄經驗轉化為智慧,也能幫助我們了解檔案製作的歷程、建構實習生活的概念、設立教育實習的願景、看見自己無限的可能,因此設計自己的檔案評量能幫助我們從經驗與省思中成長。她認為舉凡個人資料、研習進修、專業成長、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省思與應用均可以在實習檔案中留下記錄。         歷程檔案內容安排為:(1)前言 (2)實習學生基本資料 (3)實習計畫書 (4)教學實習 (5)導師實習 (6)行政實習 (7)研習進修 (8)其他校園生活點滴 (9)我的成長與省思        要在實習歷程檔案裡頭記得描述自己的實習理念、實習規劃、實習過程、實習成果及實習反思。整個實習歷程檔案內容最豐富的是教學實習部分,其包含歷週課表、工作報告摘錄、觀摩老師上課心得、掃描學生的回饋單、學生考試成績分析圖、教案、科展...等。曉蓉老師認為歷程檔案中教學實習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教案的設計與撰寫,而其他像是擔任社團指導老師 或是擔任實習老師自治幹部和特殊事蹟等均可一併寫入實習歷程檔案中校園生活點滴的部分,讓實習歷程檔案更為精彩,內容也更為完整。         實習歷程檔案內容如此豐富,要如何有效記錄實習生活呢?曉蓉老師建議大家除了隨身帶小相機拍攝外,在實際上台教學時也可以用攝影機拍下來,以利於之後的畫面擷取;此外筆記本要隨身帶,每天自省,並且將所有文件和檔案都留下來。記錄文字時除了用字精簡外,也可以於重點部分用不同顏色或底線標示,讓實習歷程檔案更讓人想閱讀。而吸睛的實習歷程檔案除了標題和封面具有個人特色外,側標也是曉蓉老師認為可以發揮創意的地方,可以想一些有創意的標語,也會讓實習歷程檔案加分。         在實習期間製作實習歷程檔案可能回面臨一些問題如「教學檔案到底要厚、還是要薄?」、「『教案』真的要寫嗎?」、「教學檔案的總整理,什麼時候開始?」、「什麼事情都要拍照,很尷尬⋯」、「每個月的工作報告書,遲交會扣分⋯」、「教學檔案太大,電腦跑很慢,怎麼辦?」,曉蓉老師認為這時候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要什麼並將優先順序訂好,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找好替代方案,尋找一群好朋友並保持樂觀開朗的心。 二、實習期間的教案撰寫   ...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專欄] 一個八歲的自閉症孩子能教我們什麼事? 山姆告訴我的事心得分享

[專欄] 一個八歲的自閉症孩子能教我們什麼事? 山姆告訴我的事心得分享

文 /黃姵瑀         其實不論是任何一個小孩、任何一個人,他們所擁有的生命智慧,遠遠超乎我們「大人」的想像。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書,「山姆告訴我的事」-一個心理治療師從自閉症外孫身上看到的生命智慧。山姆的爺爺是一個心理治療師,在一次車禍中造成四肢癱瘓,山姆則是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對於爺爺與山姆來說,雖然都有著異於常人的不同,但是這些阻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繼續做自己。 誠實面對自己,我只能原諒一點點         山姆是一個對顏色觀察十分入微的孩子。在山姆六歲的時候,爺爺跟山姆討論身旁有個人身上穿的綠色襯衫,這時山姆指正他說「爺爺,那是『藍綠色』的才對。」         在這事情發生之前,山姆的媽媽黛比一如往常的陪著山姆畫畫,山姆跟媽媽要了青綠色的蠟筆,但媽媽因為一邊忙著廚房裡的事務一邊陪著山姆,匆忙之際,遞了淺藍色的蠟筆過去。山姆拿到不是期望中的顏色,露出詫異的眼神,提高音調的指正媽媽。         「媽咪,我要得是青綠色」、「你都沒有注意聽!」,媽媽急忙回說「山姆對不起,原諒媽咪好不好?」山姆想了一下,說道「原諒一點點而已」。         山姆期許週遭的事務井然有序並且可以預期,因此一旦事情不太對勁,就會使他焦慮不安。         或許,在剛剛的故事中,你看到了一個脾氣很差、沒大沒小的小孩,也或許你看到了一個小孩展現出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常有的症狀-固執、不懂變通,因而感到同情;但是在這段故事中,其實我們還可以多思考一下,在山姆跟媽媽的對話中,山姆說了什麼?         他說:「原諒一點點」。         爺爺認為除了他能自我表達令人喜悅外,更重要的是他對原諒表現出誠實的態度。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有天犯了一個錯,大大的踩到了自己的地雷,那位好友後來知道錯了,誠懇的道了歉並且請求原諒,這時候的你,會怎麼回答?      ...
[中學教育新聞] 2013/3/3-2013/3/9

[中學教育新聞] 2013/3/3-2013/3/9

推學習共同體 北市補助70校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今天表示,去年試辦學習共同體已漸有成效,今年將編列新台幣2251萬元活化教學專款給70所國中。 高中免試 13招生區備到滿 教育部表示,今年高中免試入學,除基北區、高雄區,全國有13個招生區採單一志願、備取制,且今年要「備到滿」。 國中推適性輔導 參訪鄰近職校 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一波「國中適性輔導列車」,台北市南門國中推「校園巡禮報告」,帶學生參訪鄰近高職五專,供升學參考。 特教師涉毆生 國教署長帶隊查 人本教育基金會今天指控台中啟聰學校廖姓教師涉嫌毆打學生。教育部說,明天將由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吳清山帶隊,重啟調查。 教部鼓勵中小學 全班合讀百書 教育部鼓勵學生閱讀,舉辦「家好閱讀102」活動,鼓勵班級通力合作讀完100本書,爭取圖書禮券。 偏鄉女老師 用海賊王教物理  救國團今天頒發十大傑出女青年獎,位於偏鄉的苗栗三灣國中教務主任方麗萍,用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幫助偏鄉孩子愛上學習,培育該校創校以來首位竹苗考區基測榜首,讓學校招生逆勢增班,吸引學生越區就讀。 建教合作新法/教部強調:學生不是替代勞力 建教生權益保障法修法通過後,明確規範建教生的勞動條件,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表示,建教生不是補充勞力,企業和學校須按照新法保障工作時間,即使因特殊需要員工必須輪班,建教生晚上10時以後也不能工作。 國中性向輔導 「找到興趣很快樂」 台北市南門國中針對學生推出多元生涯發展課程及生涯探索活動,9年級的劉佩綺嘗試過餐飲、媒體及設計等領域,發現最愛的是美術設計,將復興美工列為第一志願;8年級的張恭誠參加科學研究社後,確定自己很愛科學研究,打算朝此方向發展。 今年改線上書審 偏鄉校負擔更重了 在教育部積極促成下,今年學測申請入學共有24所重點大學試辦線上書審,偏鄉地區高中老師憂心指出,並非每位學生家中都有電腦,推動線上書審反而擴大城鄉差距,更對軟硬體設備本來就比較不足的學校增添一層負擔,同時呼籲教育部全面檢討申請入學第二階段面試的必要,減輕考生舟車勞頓與報名費負擔。 瑞典政府協助失學失業青少年重回校園或就業計畫 瑞典教育部發布「協助失學失業之青少年重回校園或就業計畫」,目的是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各相關單位以協助20歲以下非義務受教育的青年重回校園或進入職場的計畫。將目標訂於2024年有系統地協助更多16至20歲青年重拾書本回校園或進入職場就業。 德國教育專家對於留級制度之意見 留級制度是否應該廢除在德國已經討論已久,以政治手段強行禁止就是最好的辦法嗎?就算是不喜歡留級政策的教育專家也認為在適當的情境下應該保留一點轉圜的空間。德國下薩克森(Niedersachen)邦由社民黨(SPD)和綠黨(Gruenen)組成的聯合政府打算取消這個制度。以下是德國Koblenz-Landau大學的教育心理學教授Ingmar Holsenfeld接受訪談的意見。 德國技職教育報導 -越來越多德國青少年選擇職訓 德國高等教育史有了創新的紀錄,全國有250萬名在校大學生為歷史上的新高;與此同時卻也有越來越多具備大學入學資格的人寧可選擇職訓而放棄大學。 如何為老師營造一個能不斷學習的好環境 2月中旬一場教學專業會議在英國劍橋大學展開,會議特別趕在3月13、14日國際教師高峰會議 (International Summit o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ISTP) 之前舉辦,為的是彙集各方教師意見,為高峰會議作準備。 法國教師資格考報名人數激增 儘管國小上課作息改革爭議持續延燒,但今年度教師資格考報考人數仍激增。全法報考國小教師資格考人數增加了57%,中學教師資格考則增加了36%。巴黎區報考人數更破紀錄地比去年增加了92.7%。整體而言,2012年報考人數為九萬四千人,今年則有十三萬八千人報名(增加了46%)。 反向式教學如何激起學生對未來的展望 Kylie McAuley是密西根州克林頓戴爾高中12年級的學生,根據他親身體驗過後的自述,證明反向式教學(flipped...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中學教育新聞] 2013/2/24-2013/3/2

[中學教育新聞] 2013/2/24-2013/3/2

教部推美感教育 生活周邊做起 教育部次長黃碧端今天表示,未來中小學推動「美感教育」,會從生活周邊開始,讓學生能實際參與、動手做。 12年國教特色招生例題 六月底前發放十二年國教特色高中的招生命題內容至今未公布,為了讓老師更了解命題方式,台北市教育局召集各高中,要培訓相關領域教師成為「命題教師」,六月底前將全面發送例題給學生參考。 基北區免試/明星高中 更重在校成績基北區102學年度高中職免試入學簡章出爐,包括建中、北一女與成功高中都更改比序順位,第二比序從競賽成績改為各科在校成績排名百分比,學生想拚免試,國中三年成績更重要。 12年國教 學者籲先推免學費 新課綱延後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由學者組成的教改論壇昨天發表新書「圖解你該知道的十二年國教」,台師大特教系名譽教授吳武典指出,十二年國教應該分項分階段實施,免學費政策可先推動,新課綱延兩年再推出,國中會考先試辦兩年。 國中模擬會考 北市家長醞釀抵制針對明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教育部選定3月30、31日在基隆、新北市、北市(基北區)、彰化試辦國中會考,並針對會考結果進行免試分發試模擬,了解有多少學生會面臨抽籤。 基北區免試/開平餐飲退出 將獨立招生開平餐飲學校今年退出基北區免試入學聯合招生,要獨立招生,校方有信心、也想找到真正對餐飲有興趣的人。南科實中綠建築 日人「很震撼」「這裡校園環境,比大阪各高中還棒!」日本大阪府教育委員會一行10多人,昨天參訪國立南科實中,看到實中教室各門窗高度降低增加採光,並將校園廢水再利用以落實節能減碳作法,更讓與會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桃園區高中美術班 365人報考創新高美術班越來越吃香,出路也多元,102年桃園區高中美術班聯合術科測驗,吸引365人報考,人數創歷年新高。今年桃園縣4校美術班將錄取120人,其中有80人第一階段就可以用術科成績上榜。愛閱讀 奧林匹亞6金學生受表揚台灣學生代表團參加二○一二年第九屆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共摘下六面金牌,成績排名世界第一,獲獎六位學生昨天先後接受教育部及總統馬英九表揚,每人獲頒廿萬元獎金。六人共同的特點都是「愛閱讀」。 弱勢生學習網 免費補習英數明年起國中畢業會考就要加考英聽,後年起計分,並作為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許多弱勢生都擔心考不過。由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創辦的博幼基金會,已架設十五個英文、數學及閱讀的免費學習網站。 瑞典執政黨教育改革政策方向 瑞典未來教育政策發展重點應在加強基礎知識及技能上。家庭社經地位較差的學童因廢除低年級的成績評定而成為最大受害者,因此瑞典執政黨溫和黨未來的教育政策訴求即是希望能重拾小學三年級成績評量註的政策、加強教師角色及增加數學、瑞典語、英文的課堂教學時數。 京都府推動理科高中生與大學共同合作從事尖端研究 京都府教育委員會計畫於2013年度實施「高中與大學研究室合作計畫」,安排高中生與國立京都大學等知名研究機構研究員共同研究。研究員將以兼任講師身分指導學生,研究領域以分子生物學、機器人工程學等尖端科技為主,研究時間擴大於寒暑假以外之平常時段,以建構全年度可學習研究的環境。 社群網路如何推動教育力量 隨著新興電腦與網路科技的出現,學習與教育的方式也逐漸產生革命。Facebook、Plurk、Twitter等社群網路,以往總被視為網路社交平台,如今則已經跨足教育界,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喜歡與推廣。凱爾.佩斯(Kyle Pace),這名教學科技的專家,同時也在密蘇里中學擔任老師,正是最好的範例。 美國公布新世紀師資培育認證標準草案 美國「全美師資培育認證審議會」(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Educator Preparation,CAEP)於本(2013)年2月15日公布一份「新世紀師資培育認證標準」(Next Generation of Educator Prepar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草案,提出師資培育及師資培育機構的相關標準及指標草案,從本年2月22日至3月29日接受各界提供建議及修正意見。 巴拉圭300所學校將獲配主題教室 巴拉圭教育部中等教育司日前頒布第19.255/11及28.462/11號法令,公布300所將獲贈主題教室的學校名單。該主題教室之計畫是由巴拉圭與西班牙依據「債務轉換計畫」進行合作。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英語資優班來澳進行國際教育旅行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英語資優班學生乙行15人,由班導林韻安老師帶隊於2013年2月21日至27日至澳洲進行國際教育旅行,體驗澳洲文化與探索南半球自然風光,並與澳洲高中學生一同上課,親身領教澳式教學風格。 外籍生:台灣學生拚考試 卻沒目標來自德法美國的高中生潘揚、范傑明、婕碧參加「國際扶輪社青少年交換學生計畫」,3人在國立竹北高中寄讀1年,觀察台灣學生用大部分時間準備考試,少有人思考「成為什麼樣的人」 ...
[轉貼] 不要補習的12年國教 / 劉淑芬

[轉貼] 不要補習的12年國教 / 劉淑芬

文/ 新北市立忠孝國民中學校長 劉淑芬 文章轉貼來自http://case.ntu.edu.tw/CASEDU/?p=3622 12年國教將於103年上路,孩子的未來真的只能靠補習班嗎?         在課綱與學制將大幅改變下,多元的入學方式和以往相較大不同。雖然各區免試入學大方向已初具雛形,然而其施行細節至今卻仍無定論,此種不確定性,確實讓大家憂心忡忡。         國教行動聯盟日前舉行記者會,質疑高雄將檢定、競賽和證照等納入比序項目,導致多項檢定考試報名人數大增,大家只好去拚補習,家長轟淪為「錢坑競賽」,造成經濟弱勢家長的不安。 不看好12年國教?87%教師憂學生程度下降         另外,雖然教育部希望12年國教鬆綁升學制度後,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多數受訪老師卻不這麼認為,台師大教育系助理教授林宜真最近發表國中及高中職老師對12年國教看法的問卷調查結果,高達87%老師認為實施12年國教後,學生程度會下降,造成「高中國中化、國中國小化」的情形。         許多家長也認為:「不是從此不用考試,想進好高中、特色高中,成績還是要好。」家長怕孩子在校學習成效不佳,只能選擇花大筆費用將學生往補習班送。         其實,不論外在環境與升學制度如何改變,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的學習終究是不能蹉跎等待的。因此,再度回歸教育本質的探究,在因應12年國教教育制度改變的當下,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性、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與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是送給孩子一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我們追求永恆不變的教育核心。 所以在面對12年國教施行之際,學校更應該集思廣益善盡所能提供更多的教育措施及服務,以滿足不同程度、不同潛力的孩子學習需求。 教孩子釣魚的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關鍵能力         「自主學習」強調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旁人最多只能提供建議,不能替孩子抉擇,也不能替孩子判斷什麼對他好,什麼對他不好,大人們只要陪伴孩子學習成長,引導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有所負責。         然而放眼望去,大人們似乎為孩子做了太多,孩子們從早到晚的學習早已被大人們(包括教師與父母)安排與決定妥當,該何時繳交習作?該何時完成功課?該何時抵達補習班、才藝班?大人們早已幫孩子擬妥一份密密麻麻的完整學習計畫,孩子只知照表超課、配合完成即可。難怪大人們總是怨嘆為何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仍不知主動學習?         殊不知孩子們的被動學習,完全出自於我們「管的太多、教的太少」,我們「給的太多、學的太少」,我們「說的太多、聽的太少」所導致,久而久之也就剝奪了孩子最寶貴的試探學習機會!         因此,試著引導孩子為自己的學習主動求知,認真負責,才是培養孩子終生受益的寶藏。給孩子魚吃,不如教孩子最關鍵的學習能力——釣魚的方法。 別當鬧鐘父母 握穩教養方向盤  ...
[轉貼] 台灣補習班 比超商還多 / 林倖妃

[轉貼] 台灣補習班 比超商還多 / 林倖妃

2013-02-22 天下雜誌 作者:林倖妃 文章轉貼來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416&page=1         12年國教,目標是舒緩過度升學壓力。然而,今年1月,台灣補習班家數創下新高,其中8成以國中、小學生為對象。下課後,孩子開始補英文、作文、音樂、美術、跳舞……。 【為了明星高中  補PISA】         PISA是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的簡稱,為OECD發展的跨國調查研究。每3年1次,針對15歲學生,評量他們是否具備參與未來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這可能是台灣的教育「奇蹟」之一。為了因應12年國教,2012年,基北區的明星學校首次實施「特色招生」(不開放免試分發名額,以吸收菁英)。考試內容可能是閱讀理解素養、數學素養兩科,題型與PISA類似。         消息才傳出,以考上明星學校為號召的「PISA特色班」,立刻應運而生。然而,「過度升學壓力」,舒緩了嗎?學生下課後的補教產業,蓬勃發展,或許給了答案。「補習班的存在,和政府政策有絕對關係,」擔任台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總幹事20多年的張浩然,看盡起起落落。 【升學補習班  跟超商一樣多】         根據教育部委託統計,今年1月,台灣的補習班家數創下新高。立案共有18956家,升學文理補習班則有10626家。其中,8成的招生對象為國中、小學生,逼近3大超商總數的8900家。光是2012年,升學文理補習班,就比前一年暴增近600家。升學補習班和超商數量並駕齊驅,正是另一個台灣教育「奇蹟」。         中華民國補習教育全國總會前總會長張萬邦預言,未來只會增加、不會降低。「升學管道多元化,家長對制度愈來愈搞不清楚,乾脆交給補習班,」一輩子投身補教的張萬邦認為,因為少子化,對教育的需求更精緻化。補習班的角色也在轉變,不只教學生,還要服務家長。         學生花在補習的時間,愈來愈多。8年級學生方南坤,說起他「超忙」的寒假生活,除PISA特色班、複習7、8年級課程的寒訓戰鬥營,還有理化、數學和英文。一週補5天。家住新莊的方南坤,未來一年,都將繼續過著早上6點出門上學,下課後轉戰台北西門町、南陽街,補英文、數學、理化和PISA到晚上9點的日子。等他搭車回到家,通常已經是10點半。 【外語、才藝班  狂飆逾千家】         事實上,外語和技藝類補習班數量,同時狂飆,為台灣教育「奇蹟」之3。外語類達到5069家,為10年前的2.38倍。技藝類則是3141家,也是10年前的2倍以上。         在各色各樣補習班中,以國中、小為招生對象的家數,就佔了高達8成。「升學補習班的家數雖然多,但受到景氣和少子化衝擊,近年每家招生數量都在萎縮,」中華民國補習教育全國總會總會長劉至剛,一家家蒐集招生狀況,發現每家都少約1成五。  ...
[專欄] 從補習的動機,看學校之不足

[專欄] 從補習的動機,看學校之不足

文/ 陳冠甫            近來,大多的教育議題都會和「補習」的因素牽扯上關係。「補習」漸漸被視為是生活上必需之支出;是家長對於教育態度的衡量標準;是學生建立人際圈之重要場域。         補習被視為是在學校正規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外的補救學習,或是增進個人技能的不二選擇。立志成為老師為的我們,除了意識到這個狀況之外,或許可以更進一步思考「補習」與學校、老師以及正規教育之間的關係。         補教市場在今年立案之家數達到有統計以來的最高點,而其中又有八成左右以國中以下之學生為其服務族群(天下雜誌 516期,20130206)。這或可說明,目前社會上對於補教需求旺盛,筆者在此以需求面上思索了一些可能原因,逐一討論這些對於補救教學需求的產生與正規教育互動的關係。 補習是出自於對教育制度之不安全感         台灣過去標準化、公平的教育篩選,一直是社會流動重要的管道。然而,近年來教育改革,並不是所有民眾都能充份了解其內涵。對此,許多家長產生因不了解而產生的不安全感。因此無助之家長只好求助於補習業者,希望能掌握更多的資訊。這在補習業者的文宣中可看到不少蛛絲馬跡。         但是,在過去台灣或是美國的研究中。子女認知層面之成就,往往和父母之背景高度相關,而和父母做了什麼事無關(Coleman, 1964)。因此,對於補習是否真的能夠對升學有所幫助不得而知,甚至可能從相關研究中得到不相關的結果。但是身為正式教育的官員、教師,或許可以從目前的現象中學到,將教育政策能用淺白的語言讓大多數民眾了解,而且資訊流通的公平是今後該努力的方向。 補習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資源         在這多的研究之中,發現學校教育有助於消除不同背景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Downey, von Hippel and Broth, 2004)。而學生展現出來的巨大差異多是在寒、暑假學校沒有提供教學時所累積的(Alexander, Entwisle and Olson, 2007)。為了追上領先的同儕們,有不少學生(或只是他們的家長),會希望能在課餘或是寒暑假彌補自身學力之不足。在資源良莠不又不是每個人均有足夠能力的狀況下,補習班便是顯而易見的選項了。         補習班能提供多樣且個人化的服務,這的確是學校莫及之處。但補習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經濟能力負擔。此外,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本來也就是學校成立的目的,因此為了獲得教育資源而去補習,這對於正規教育系統而言有很多值得反思之處。在學校教育的立場,可以從寒、暑假的作業規畫;返校日時的確實查核;使用電子資源或是電子軟體掌握學生狀況或提供學習機會。而於課後或是課餘時間,學校確實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學習可能。在平日也可以透過家長會或是家長問巻來了解學校之不足,且思索可以從哪裡改善學習資源的問題。 補習是出自於對學校之不信任    ...
Pages (61)1234567 Next

Archive

版型採用www.templateism.com的FlatMag Responsive Blogger Template. 技術提供:Blogger.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